厨艺交流

淡水鱼类及常用烹调方法

2008/6/18 20:53:18
淡水鱼类 中国的淡水鱼类约有500多种,食用量较大的有20多种,主要是鲤鱼、鳙鱼、鲢鱼、青鱼、草鱼、鳜鱼、鲥鱼、鳝鱼等。其中以鳙鱼、鲢鱼、青鱼、草鱼为中国四大淡水鱼。

A、鲤鱼(又叫鲤拐子、鲤子) 鲤鱼原产中国,几百年前传至欧洲。黄河上游所产的鲤鱼最为著名。鲤鱼体侧扁,腹部较圆;上腭两侧有须两对,下须比上须长;尾尖红色,体色发青(也有红色的),背部色深,腹部色浅;鳞片大而紧,边缘为黑灰色,有网纹。 鲤鱼的肉质肥厚而嫩,宜鲜食,多用于制作“糖醋鲤鱼”、“红烧鲤鱼”等。

B、鲫鱼(古称鲋,又称鲫瓜子) 鲫鱼分布广泛,品种很多。以2~4月和8~12月捕获的鲫鱼最肥。一般鲫鱼体侧扁,宽而高,腹部圆;头孝眼大,无触须;体为银灰色,背部较深呈灰黑色;背鳍和臀鳍具有硬刺。 鲫鱼肉质细嫩,味鲜美,可烹制“酥鲫鱼”、“氽鲫鱼汤”等。

C、鳙鱼(又名胖头鱼、花鲢、黑鲢、大头鱼、鰫鱼) 鳙鱼分布甚广。此鱼头大,约为体长的三分之一;眼小,口宽而圆,肚宽;体色花黑。 鳙鱼头大而肥,肉白细嫩,味美,适于清蒸、拆烩、红烧、沙锅一类菜肴,著名的“沙锅鱼头”就是用的这种鱼。

D、鲢子鱼(又名白鲢) 鲢子鱼主要产于长江以南的淡水湖中,在池塘里也有饲养,以湖北、湖南所产的最多最好。鲢子鱼的鱼体左右侧扁,稍高,腹部狭窄,鳞片细小;头大,约为体长的四分之一;口宽,眼校 鲢子鱼肉肥,味淡鲜,多刺,宜于红烧、清蒸、熏制。

E、青鱼(古称五侯鲭,又名黑鲩、螺蛳青、青鯱、lóu鱼) 青鱼体长,略成圆筒形,尾部侧扁,腹部圆,无腹棱,体光滑,棕黑色;口内无牙,咽喉内有一行咽牙;腹鳍、胸鳍各一对,背鳍、臀鳍各一个,尾鳍叉形。青鱼分布广泛,多产于长江以南,以湖北、河南最多,9~10月捕捞的最肥。 青鱼肉白而充实,刺少,活鱼可清蒸,一般用作“红烧鱼块”、“熘鱼片”等。

F、草鱼(又名鯱、鯶、白鲩、鰀) 草鱼分布很广,一年四季均产,以湖南、湖北9~10月所产的最佳。草鱼体长,躯干略呈圆筒形,尾侧扁,无腹棱;嘴部稍圆,无须,眼小;全身茶黄色,背部色较深。 草鱼肉色发白,细嫩少刺,有弹性,可炒、烧、炖、蒸,著名的“西湖醋鱼”就是用草鱼烹制的。

G、鳜鱼(又名桂鱼、花鲫鱼,南方又叫鯚花鱼) 鳜鱼是中国名贵的食用鱼,分布很广,以湖北、湖南产的最好;以2~3月所产的最肥嫩。鳜鱼头尖,嘴大而略倾斜,下颌突出;体侧较高,背部隆起,有花黑斑点;鳞细小;鱼鳍上有刺,含毒。 鳜鱼肉洁白,细嫩而味美,少刺,适于清蒸、红烧、糖醋。

H、鲥鱼(古称魱,又叫时鱼、三黎鱼) 鲥鱼是中国名贵的食用鱼,南方各大河流中都有出产,以长江一带出产的最好。鲥鱼是回游性鱼类,平时生活于海中,每年4~6月生殖季节,由海溯江作产卵回游,初入江时鱼体内脂肪甚厚,肉味最为鲜美。一般重2~3斤,大者6~7斤。鲥鱼体侧扁,体形略成长斜方形;吻尖,口大;鳞片大而薄,上具细纹;体背和头部呈灰黑色,上侧略带蓝绿色光泽,下侧和腹部为银灰色。 鲥鱼肉细脂厚,味极腴美,鳞片富含营养,食用时不可打鳞。“清蒸鲥鱼”是宴会中名贵菜肴。

I、鳝鱼(又名长鱼、黄鳝、鱓) 鳝鱼分布很广,全年均有供应,但以6~7月出产的最好,6~8月为捕捞旺季。鳝鱼体细长如蛇,头圆;鱼体前段圆粗,而尾细;背黄褐色,肚黄色;眼小,无鳞,全身只有一根刺、一根肠子。鳝鱼肉质细嫩,味美。死鳝有毒,不可食用。鳝鱼适于烧、炒、爆、炸。 J、圆鱼(又名鳖、甲鱼) 圆鱼产地很广,6~7月出产的最多也最肥,以河北省赵北口出产的为上品。圆鱼吻突尖长;头部为淡青灰色,散有黑点;背甲近橄榄色,腹部乳白色。 圆鱼营养丰富,肉老而鲜,裙边嫩而富胶性,多用于红烧、清蒸、沙锅。

★ 咸水鱼类 常用的咸水鱼有大黄鱼、小黄鱼、鲈鱼、加级鱼、比目鱼、鲳鱼、带鱼等。

A、大黄鱼(又名大黄花鱼、大王鱼) 大黄鱼的捕捞旺季,在广东省沿海为每年3月和11月,在浙江省沿海为5月和9月。大黄鱼的头尖圆,体长而侧扁,呈柳叶形;头部耳石较大;背侧灰褐色,两侧及腹侧为黄色;肉为蒜瓣肉,味鲜美,刺少。 大黄鱼以糖醋、豆瓣、红烧为多。

B、小黄鱼(又名小鲜、古鱼、黄花鱼) 小黄鱼和大黄鱼的外形相似,不同之处是小黄鱼体型孝鳞片孝肉质嫩。以表面岛附近产量最多,河口出产的质量最好。

C、鲈鱼(又名花鲈、板鲈) 鲈鱼,身体上部青灰色,下部灰白色,身体两侧和背鳍有黑斑。生活在近海,秋末到河口产卵。鲈鱼侧扁;口大,倾斜;下颌长于上颌;体呈青灰色,斑点随年龄的增大而减少;背厚,鳞片小;肚小,呈白色。 鲈鱼一般重3~4斤,大的重10~50斤,肉多(蒜瓣肉)、刺少,味鲜美,适于炸、煎等烹调方法,如“炸鲈鱼丸子”、“糖醋鲈鱼块”、“生煎鲈鱼”等。

D、比目鱼 比目鱼种类很多,包括鳒、鲆、鲽、鳎、舌鳎等。常用的是舌鳎,又叫牛舌,以秦皇岛和北戴河所产的最好。比目鱼为扁片形,眼睛长在一侧,有眼侧鱼体为灰褐至深褐色,有白色斑点,无眼侧为白色;鳞片细校 比目鱼一般重0.5~10斤,适于干烧、烤、煎、蒸、氽。

E、鲳鱼(学名银鲳,又名平鱼、镜鱼) 鲳鱼体卵圆形,体侧扁;头小,口小,眼也小;背部为青白色,肚为银白色;鳞细小,鳞片上有很小的黑斑点;一般重0.5~6斤。以河口和秦皇岛5月捕捞的最佳。 鲳鱼肉细,味鲜,刺少,适于烧、烤、蒸、氽。

F、加级鱼(学名真鲷,亦称铜盆鱼、加吉鱼) 加级鱼体高而扁,为红色,有淡蓝色斑点,尾鳍后缘呈黑色;头大,口小;体被栉鳞;背鳍和臀鳍具硬刺。加级鱼是鲷科的一种以辽宁省大东沟、河北省秦皇岛、山东省龙口出产最多,立夏到初伏为丰产季节。 加级鱼肉质鲜嫩,适于熬、蒸、焖和醋椒。

G、带鱼(又名大刀鱼、白带鱼、裙带鱼、海刀鱼) 带鱼体侧扁,呈带状,尾细长如鞭;体银白色,口大;背鳍很长,胸小,无腹鳍。以山东省的青岛、烟台和河北省的山海关出产最多,每年5~6月和9~10月为捕捞旺季。带鱼体重0.5~3斤。 带鱼肉细,刺少,一般用于便餐菜,如“红烧带鱼”、“炸带鱼”等。

★ 其它水产类 常用的主要有河蟹、对虾、青虾、鲍鱼、墨鱼等。

A、河蟹 根据产地不同可分为:江蟹、河蟹、湖蟹三种。秋天为捕捞旺季。 螃蟹死后有毒,故不可食死蟹。新鲜的螃蟹,壳呈青灰色,带有亮光;脐部饱满,腹部雪白;蟹脚坚硬结实。蟹肉味鲜,蟹黄尤佳。但蟹的内脏和蟹肉内常寄生一种名为肺吸虫的寄生虫,人食后就会寄生于人的肺内,影响健康,重者致命,食用螃蟹时应该注意。 河蟹肉,味鲜美,而且富含营养,除蒸食外,多取肉烹制“蟹黄鱼翅”、“蟹黄菜心”、“清炒全蟹”、“瓤全蟹”等菜肴。

B、对虾(又名大虾、明虾、闽虾) 对虾是海产虾的一种,是中国的特产之一,主要产区为渤海湾;每年4月中旬为捕捞旺季,此时对虾最为肥嫩。对虾体大肉肥,味极鲜美,是宴会、便餐的重要的菜肴原料,以它为原料的名菜有“清炒虾片”、“油焖大虾”、“软炸大虾”、“干大虾”、“炸烹虾段”等。

C、青虾 青虾主要产于河、湖、池塘,每年端午节前后为盛产期,以河北省白洋淀、江苏省太湖、山东省微山湖出产的最为有名。青虾体大,多呈青绿色,带有棕色斑纹,所以称为青虾。烹熟的青虾则为红色。 青虾肉,脆嫩而鲜美,一般多用于炒、爆、炸、烩、煎或作配料。以青虾为主料的菜肴有“油爆青虾”、“清炒虾仁”等。

D、鲍鱼(又名大鲍,古称鳆或决明) 鲍鱼在世界各地分布很广,中国北方的大连以及长山岛海域出产的都是盘大鲍,个体较大,呈卵圆形;中国南海出产的,则多是杂色鲍。 鲍鱼是一种名贵的海产品,它不是鱼,而是一种生活在浅海低潮线以下岩石上的单壳类软体动物,属贝类。它的壳坚厚,低扁而宽,呈耳状。常用的鲍鱼有鲜鲍、干鲍和桶鲍。干鲍又分明鲍、紫鲍、灰鲍三种,以紫鲍较好。鲍鱼营养丰富,中国自古就视鲍鱼为珍品,以它为原料的著名菜肴有“白汁鲍鱼”、“龙井鲍鱼”等。

E、墨鱼(乌贼) 墨鱼是中国四大海产之一,分布很广,以舟山群岛出产最多。捕捞盛期,在广东海域为2~3月,东海海域为4~6月,黄海海域为6~7月,渤海海域为10~11月。墨鱼体呈袋形,背腹略扁平,头发达,眼大,头部前端有须八根,另有两根较长的触手。 墨鱼肉脆嫩鲜美,营养非常丰富,是一种价值很高的海产品。多用于炒、爆、烧。墨鱼的缠卵腺(俗称乌鱼蛋),是名菜“烩乌鱼蛋”的原料。

旺菜秘籍
所谓旺菜,多数可溯源到各地传统名菜,经创新改进、取精补拙,遂成为当今各菜系的代表之作、各餐饮机构的特色名菜、名店招牌菜等。其中大成者甚至在全国所有城市大行其道、久盛不衰。其强大生命力应归功于菜品自身的独到之处,或风味独特、或鲜美可口、或以独家秘方取胜、或以名优原料入馔、或以精良制作体现……

本站“旺菜秘籍”栏目已收录火爆旺菜、创新菜、名店名菜的详细制作工艺三千多款,另外在《独家秘技》、《会员专区》、《小本创业专栏》、《满汉全席》、《大赛菜品》等栏目里面也已收录近两万道各式菜谱,而且还在持续收录与完善之中。这些菜谱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解析详细,相信会对酒店经营者、厨房管理人员、专业厨艺爱好者以及名吃佳肴制作加工企业在菜品调整、新菜推出、经营思路等方面有一定的实用参考价值。
会员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