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艺交流

北方“酱”的原料制作及典型菜例的制作方法

2008/12/19 10:47:28

酱制法是中国菜肴中北方冷荤广泛使用的一种技术,一般是以肉类原料为主,成菜具有皮嫩肉烂、肥而不腻、香气浓郁、味道鲜美的特点。酱制法,看似简单,其实不然。从酱的技术、选择原料、制作酱汤、火候掌握等方面,均有严格的要求。现在介绍如下:
  
——选料有讲究。酱料的原料主要有猪、牛、羊、鸡、鸭等及下水、内脏等,但是要用上等原料,规格也有讲究。如酱猪肉,要选用40 kg左右、皮薄肉嫩的猪,并用其五花肉、肘子肉为好,不能用肥膘肉;再如酱牛肉,要用无筋不肥的瘦牛肉为好,还要求是腿部肉,风味才好;酱鸡与鸭,要选用当年的小仔鸡、仔鸭等,重量在1 000 g左右,效果才好。如果选料不好,酱制菜肴,口感不佳,风味失去。
  
——原料初加工。这是酱制法的重要环节,肉类原料的初加工,要经过3道工序,即洗涤、切块、紧缩。洗涤要因原料而不同,以去掉毛桩、异味、腥味、污物、杂质等为好。如猪头,必须浸泡一天以上,用火燎去全部毛,刮洗干净猪耳、嘴、鼻的污物,反复刮洗,达到色泽洁白为好;洗涤猪舌,要用开水刮洗舌苔,去掉杂质;猪心要放尽余血;猪肺要反复挤压,用水龙头冲洗,直到色泽洁白为好等。切块,是刀工处理,如酱肉,要将肉切成约500~1 000 g左右的块,便于入味;猪头要一分为二等。紧缩,是将原料进行汆水,除去异味等,特别是内脏类,如肚、肠、蹄等,有的还要在水中加入姜、葱等;还有一些品种,要在酱制前,用精盐、硝码味,除去涩味,增添色泽。
  
——酱汤的调制。酱汤质量的高低,是酱菜成败的关键。由于各地菜系的差别受各地传统菜肴制作的影响,酱汤的配方各有不同。但是,基本的配方是:精盐、 酱油、料酒、葱、姜、花椒、八角、桂皮、陈皮、甘草、砂仁等,可以按照需要,进行灵活加减。如酱猪肉的制作,其配方标准是:精盐125 g,酱油1 000 g,料酒500 g,姜、葱各125 g,花椒、大料、桂皮各75 g(装入纱布袋扎好)。将以上调料熬制出香味,即为酱汤。在制作酱制菜肴后,要保持老汤。老汤即为陈年酱汤,酱制的次数越多,味道越好,酱制的原料最佳,不少老店的百年老汤,风味绝佳。保持好老汤,也很有讲究。一般地说,酱制后,要将酱汤进行处理,即先过滤去渣,打去浮油,再过滤一次,最后加热凉冷,静止不动,便可以保存;尤其不要滴进生水。
  
——酱制的火力。在一般情况下,是将原料用大火烧开,再改用小火酱制,直到原料上色、酥烂即可。其过程要掌握几个关键。
  
一是酱汤烧开后(汤的温度为100 ℃),再加入原料,不要在冷酱汤中加入原料;要在锅底垫上竹箅子,防止原料焦煳巴锅。
  
二是用小火酱制,要保持汤微开状,不要冒大泡,以“沸而不腾”为好,酱汤的温度保持在90 ℃为佳,酱制的效果最好。
  
三是要经常撇去汤面上的浮末及油污等,保持汤的纯洁。在酱制的过程中,要将原料翻动,一般至少翻动2次,以保证受热均匀,成熟一致,色泽美观。
  
四是要密切注意原料的生熟程度。不要酱制过头,太软太烂,影响质量;也不要酱不熟,口感差,要在合适之时捞起。实践证明,酱制500 g生原料,可以得到成熟的合格熟料350~400 g左右,不得少于300 g。
  
五是要掌握原料的酱制时间。不同的原料酱制的时间不同,如酱猪头、猪蹄、猪肚、猪心、猪肠等,需要酱制大约2小时;而酱猪肝只要45分钟,酱制牛肉要4小时,酱鸡、鸭3~4小时;还可以用竹筷试戳原料,能够戳破皮即可。
  
食用时,要刀工处理,单吃或配味碟均可;也可将酱汤加入一些糖色、味精等,烧成浓汁,浇在酱制品上食用,风味更佳。
  
至于典型菜例,如酱鸡、酱鸭、酱牛肉、酱猪肝等均是,其制作方法大同小异,请参考以上内容即可。

旺菜秘籍
所谓旺菜,多数可溯源到各地传统名菜,经创新改进、取精补拙,遂成为当今各菜系的代表之作、各餐饮机构的特色名菜、名店招牌菜等。其中大成者甚至在全国所有城市大行其道、久盛不衰。其强大生命力应归功于菜品自身的独到之处,或风味独特、或鲜美可口、或以独家秘方取胜、或以名优原料入馔、或以精良制作体现……

本站“旺菜秘籍”栏目已收录火爆旺菜、创新菜、名店名菜的详细制作工艺三千多款,另外在《独家秘技》、《会员专区》、《小本创业专栏》、《满汉全席》、《大赛菜品》等栏目里面也已收录近两万道各式菜谱,而且还在持续收录与完善之中。这些菜谱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解析详细,相信会对酒店经营者、厨房管理人员、专业厨艺爱好者以及名吃佳肴制作加工企业在菜品调整、新菜推出、经营思路等方面有一定的实用参考价值。
会员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