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艺交流

解析调味品----紫苏

2009/3/13 16:42:27

紫苏,在我国种植应用约有近2000年的历史,自古就被人称为是可以“返老还童”的植物,属药膳调味品中香辛型的一种。其别名有:赤苏、桂荏(二者均见《本草纲目》),山苏、红紫苏等。李时珍曰:“苏从稣,音酥,舒畅也。苏性舒畅,行气和血,故谓之苏。曰者以别白苏也,苏乃荏类,而味更辛如桂,故而雅谓之桂荏。”

紫苏原产于中国,以河北、河南、山东和我国南部地区种植较广。如今主要分布于印度、缅甸、日本、朝鲜、韩国、印度尼西亚和俄罗斯等国家。广布亚洲东部和东南部。我国华北、华中、华南、西南及台湾省均有栽培。

农林植物学研究表明,紫苏是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高60~180厘米,有特异芳香。茎四棱形,紫色、绿紫色或绿色,多分裂,四面有槽,密生长柔毛。单叶对生,有长柄,叶片宽卵形或圆卵形,微皱;边缘具粗锯齿,两面紫色,或面青背紫,或两面绿色,两面密生柔毛,下面有细油点。夏季开花,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红色或淡红色。坚果小,倒卵形,有网状皱纹,灰棕色。经济价值很高。

紫苏叶的采收加工:每年春天,当紫苏叶长到全面开而未老化时,挑选叶片新鲜、完整、无黄叶、无病虫害的嫩叶采集。新鲜的紫苏叶清香扑鼻,可用开水冲后作为饮料,防暑解毒,也可用开水焯过后炒食、凉拌或做汤。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紫苏的栽培技术:紫苏比较耐寒,耐湿,适应性较强,我国从南到北都可种植。对土壤要求不太严格,可在各种土壤上生长,但在疏松肥沃的土壤中生长更旺盛,产量更高。紫苏可直播,也可育苗移栽。直播一般于终霜前播种,撒播、条播或穴播。紫苏分枝性较强,为了获得高产,应适当摘除已进行花芽分化的顶端,使之不开花,维持茎叶旺盛生长,如果留种,则摘除部分茎尖和叶片,以便使营养集中,种子饱满。

紫苏的加工方法:紫苏多用腌制法。分初腌和终腌两个阶段。腌渍器皿必须是非金属物品,否则成品叶易变色。

紫苏叶的品质鉴别:紫苏叶以新鲜,无虫斑,无损伤者为佳品。

紫苏叶的保管:一般干燥后装在玻璃瓶中,置于阴凉干燥处保存。

从现代科学的研究表明:紫苏在嫩叶中每100g含还原糖0.68~1.26g,蛋白质3.84g,纤维素3.49~6.96g,脂肪1.3g,胡萝卜素7.94~9.09mg,维生素B1 0.02mg,维生素B2 0.35mg,尼克酸1.3mg,维生素C 55~68mg,钾522mg,钠4.24mg,钙217mg,镁70.4mg,磷65.6mg,铜0.34mg,铁20.7mg,锌1.21mg,锰1.25mg,锶1.50mg等,挥发油中含紫苏醛、紫苏醇、薄荷酮、薄荷醇、丁香油酚、白苏烯酮等。人们在很早以前就发现了紫苏的抗菌和抗氧化作用,经实验证明紫苏叶能抑制葡萄球菌的生长。紫苏中含有α-亚麻酸可维持改善大脑神经功能。此外紫苏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抑制肿瘤细胞转移、提高记忆力和视力、改善过敏体质等均有一定作用。紫苏子中含大量油脂,出油率高达45%左右,油中含亚麻酸62.73%、亚油酸15.43%、油酸12.01%。种子中蛋白质含量占25%,内含18种氨基酸,其中赖安酸、蛋氨酸的含量均高于高蛋白植物籽粒苋。此外还有谷维素、维生素E、维生素B1 、缁醇、磷脂等。据北京蔬菜研究所近年对300多种蔬菜样品进行的防癌活性物质成分的检测结果,其中紫苏名列榜首。

中国医药学指出:紫苏地上部分入药,茎叶称紫苏,老茎称苏梗,果实称苏子。紫苏性温,味辛,归肺、大肠经。散寒解表,理气宽中。主治感冒发热,怕冷,无汗,胸闷,头痛,胸腹胀满,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降气消痰,平喘,润肠。解蟹中毒引起的腹痛,腹泻,呕吐等症。令可治行气和胃,妊娠呕吐,胎动不安。《千金方·食治》曰:“紫苏,味辛、微温、无毒。下气、除寒中。其子尤善”。《日华子本草》曰:“主调中,易五脏、下气、止霍乱、呕吐、反胃、补虚劳、肥健人、利大小便、破症结、销五隔、止咳、润心肺、消痰气”。《本草纲目》曰:“行气宽中,清痰利肺,和血,温中,止痛,定喘,安胎”。《药性本草》曰:“长食紫苏粥,令人肥白身香”。《济生方》曰:“加麻子仁,顺气顺肠”。《简便方》曰:“治上气咳逆”。食用紫苏粥,可解寒热,利老人脚气;食用苏子粥可下气,利膈,肥人。紫苏一次5g~10g即可,可以用于花粉症、牙周炎患者的辅助治疗。能改善和调节人体新陈代谢,具有预防高血压、冠心病、血管硬化等作用,特别受到中老年人的喜爱。紫苏入药是要注意:多食易泄气、气虚寒多者少食;温病及气弱表虚者忌食;肺虚咳喘,脾虚滑泄者禁服。

从烹饪(厨艺)角度讲:紫苏其味芳香、微辛,具有去异味,增香味,调色(多为红油的调味方法之一),调节口味,增进食欲的作用。紫苏属于蔬菜类的调味品,可单独使用,整用、碎用、加工制成粉状用,也可与其他原料配成新的派生调味品进行使用。用紫苏嫩叶加大葱、辣椒、精盐、酱油、醋和香油拌菜。其叶 (苏叶)、梗 (苏梗)、果(苏子)均可入药,嫩叶可生食拌凉菜、作羹汤,茎叶可淹渍,以及烹制鱼蟹类菜肴。用于制作香精油,作为酱油的保鲜剂。常用于煮、腌、酱、烧、扒、焖、烩、蒸、炸、烤、泡、煎等多种烹调方法。其菜品有:“清蒸紫苏鱼”、“紫苏炒田螺”、“紫苏鸭片”等。此外还可将紫苏作为化妆品的原料。

紫苏为我国古代制作菜肴的重要调味品之一。如北魏名菜“缹瓜瓠”、“蒸鸡”(见《齐民要求》);元代名菜“煮蟹法”(见《云林堂饮食制度集》);“苏梅汤”(见《易牙遗意》);明代名菜“紫苏粥”;“糖紫苏梅”(见《宋氏养生部》);清代名菜“梅酱”(见《养小录》);清代名菜“咸梅酱”(见《食宪鸿秘》);“苏子粥”、“紫苏粥”(见《粥谱》)…… 。

上述名菜制法如下:

瓜瓠:
冬瓜、越瓜、瓠,用毛未脱者,毛脱即坚。汉瓜用极大饶肉者,皆削去皮,作方脔,广一寸,长三寸。偏宜猪肉,肥羊肉宜佳,肉须别煮令熟,薄切。苏油亦好。特宜菘菜。芜菁、肥葵、韭等皆得。苏油,宜大用苋菜。细擘葱白,葱白欲得多于菜,无葱,薤代之。浑油、白盐、椒末。先布菜于铜铛底,次肉,无肉亦苏油代之。次瓜、次瓠、次葱白、盐、豉、椒末、如是次第重布,向满为限。少下水,仅令相淹渍。缹令熟。

蒸鸡:
肥鸡一头,净治;猪肉一斤,香豉一升,盐五合,葱白板虎口,苏叶一寸围,豉汁三升,著盐。安甑中,蒸令极熟。

煮蟹法:
用生姜、紫苏、桂皮、盐同煮。”

苏梅汤:
乌梅一斤半,炒盐一斤,甘草十两、紫苏叶十两、檀香半两、炒面十二两。

紫苏粥:
用紫苏研末,入水取汁。煮粥将熟,谅加苏子叶汁搅匀食之。

糖紫苏梅:
用青梅盐腌柔,剖分四片,洗洁晾干,细切鲜紫苏叶,同和赤砂糖中渍之,日中暴甜透。

梅酱:
三伏取熟梅捣烂,不见水,不加盐,晒十日,去核及皮,加紫苏,再十日收贮。用时或盐或糖代醋亦精。

咸梅酱:
熟梅一斤,入盐一两,晒七日。去皮核,加紫苏,在晒二七日,收贮,点汤,和冰水,消暑。

旺菜秘籍
所谓旺菜,多数可溯源到各地传统名菜,经创新改进、取精补拙,遂成为当今各菜系的代表之作、各餐饮机构的特色名菜、名店招牌菜等。其中大成者甚至在全国所有城市大行其道、久盛不衰。其强大生命力应归功于菜品自身的独到之处,或风味独特、或鲜美可口、或以独家秘方取胜、或以名优原料入馔、或以精良制作体现……

本站“旺菜秘籍”栏目已收录火爆旺菜、创新菜、名店名菜的详细制作工艺三千多款,另外在《独家秘技》、《会员专区》、《小本创业专栏》、《满汉全席》、《大赛菜品》等栏目里面也已收录近两万道各式菜谱,而且还在持续收录与完善之中。这些菜谱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解析详细,相信会对酒店经营者、厨房管理人员、专业厨艺爱好者以及名吃佳肴制作加工企业在菜品调整、新菜推出、经营思路等方面有一定的实用参考价值。
会员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