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艺交流

原料质地不同,上浆操作方法亦不同

2009/4/27 20:34:40

文/黄梅丽

原料上浆的具体操作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上浆法”,即将蛋清、淀粉、水等分别放入原料内抓匀。这种方法适合于质地老韧、纤维较粗的小型原料,如牛肉、鲜贝等。另一种是先将浆液调匀,后上浆,即:将蛋清、淀粉、水等,按一定比例调匀成浆液,再放入原料内,抓匀浆透。此种上浆法,适合于质地细嫩、含水分多的细小原料,如鱼丁、肉片、鸡丝等。过于细嫩的原料,不应采用直接上浆的方法。否则,不但浆不均匀,还会造成原料形状散碎断裂,影响菜肴质量和特色。

冷冻原料要完全化冻后方可挂糊、上浆

使用冷冻原料容易切制成型,但不宜立即上浆或挂糊。必须待原料完全解冻后,用洁净的布擦干原料表面水分再挂糊或上浆,才能起到挂糊或上浆的作用,确保菜肴质量要求。

原料在冷冻过程中(尤其是缓慢冷冻),由于冰晶的挤压,使肌肉细胞膜破损。解冻(尤其是采取不科学的解冻法)后会溢出大量水分,使原料表面水分增多,从而影响糊或浆的浓度,糊化后黏度下降,容易出现脱糊、脱浆现象,起不到挂糊或上浆的作用,影响菜肴质量。

含水分较多的原料可用干淀粉上浆

原料经过酒、酱油、醋等液体调味后,原料表面含有较多水分,就不能再用蛋清或水淀粉上浆。否则,在滑油时,由于浆过于稀薄、黏度小,不能紧包原料,容易脱浆,失去上浆作用。必须改用干淀粉上浆,吸收原料表面的部分水分,形成稀稠适合的浆液,才有利于菜肴达到最佳上浆效果。

含水分、油脂较多的原料应先拍干粉后挂糊

  有些原料表面带有较多水分和油脂,不易挂糊。一方面因水分影响糊的稠度,使黏度下降;另一方面因油脂的存在使原料表面光滑,使糊挂得不均匀,甚至挂不上糊。

  因此带有油脂或水分过多的原料,应先拍面粉或淀粉,然后挂糊。因干粉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能吸收原料表面的水分和油脂,使原料表面干燥而粗糙,便于挂糊或上浆,而且均匀,符合烹制要求。

原料上浆后宜放置片刻再烹调

  原料上浆后不宜马上烹制,最好放置一会儿再烹制。一般放置30-40分钟再烹制比较合适。原因是,原料上浆后放置一会儿,能调整浆液的浓度,使浆液与原料充分结合,滑油时不易脱浆,使菜肴光滑而有弹性;在放置阶段,原料能充分吸收浆液中的水分,使原料涨发饱满,成菜后软嫩适口。

肉片上浆前要先用清水浸泡

  鱼片、肉片、鸡片等上浆前要先用清水浸泡一会儿,让肌肉纤维中的蛋白质充分吸收水分,使肌肉组织体积膨胀,并将肌肉内残存带腥、臊味的血浆浸泡出来。这样原料色泽洁白,清爽不黏,易使调味品渗到原料内部,便于腌喂和上浆。同时,烹制出的菜肴色泽清新,鲜嫩可口。

鱼片上浆要浓些

  鱼的肌肉纤维较细短,含水分较多,肌肉中结缔组织含量少,因而肌肉质地较细嫩松软,拉力较小,同时鱼片切制形状小而薄,因此调制浆液时,要浓一些,上浆要厚一些。这样在烹调时才可保持鱼片形状完整美观,口感鲜嫩,从而达到上浆目的。否则,上浆后在放置过程中,鱼片内部水分逐渐向外渗透,使浆液浓度过稀,达不到一定黏度。滑油时容易脱浆,使鱼片散碎或卷曲,质地变老,失去鲜嫩口感和完整的形态,降低菜肴质量。

虾仁上浆前要用盐腌渍一下

  虾仁含水量较大,上浆后,不仅浆中水分向里渗透有困难,而且虾仁内部水分还向外渗透,使浆液浓度下降,达不到一定的黏度,滑油时容易脱浆。

  虾仁上浆前先用盐腌渍一下,使虾仁细胞内溶液的浓度低于细胞外的浓度,这样水就从细胞内通过细胞膜向细胞外渗透,就可挤出部分水分,上浆时就能掌握好浆液的浓度,保证糊化后达到一定黏度,避免脱浆现象。同时由于盐向细胞内部扩散,使部分蛋白质发生盐析作用,改变了蛋白质功能,使虾肉变得挺实,便于入味,成菜质量鲜嫩。

鲜贝上浆的要领

  鲜贝的肉质鲜嫩味美,营养丰富,被誉为“海鲜珍品”。烹制“油爆鲜贝”、“滑炒鲜贝”均需先上浆。如果上浆不得法,则会出现脱浆、体积收缩、质地变老等现象。

  鲜贝上浆,可采用直接上浆法。先将鲜贝用少许食盐、料酒等调味料腌好,再放入鸡蛋清(500克鲜贝加入2个鸡蛋清),用手不停地对着抽打(动作要轻柔,避免蛋清起泡,避免鲜贝被打碎),直至鸡蛋清全部被鲜贝吸收均匀;再取适量淀粉(蛋清与淀粉比例为1:0.5)放入鲜贝中调匀;最后再加入少许已化的猪油或清油拌匀,放置片刻,即可烹制。

  鲜贝水分含量较高(约80%),这是鲜贝细嫩的主要原因。因此采用直接上浆时,应先用蛋清液,后用干淀粉,因为蛋清黏度较大,与鲜贝结合,紧紧裹住鲜贝,加热时可防止鲜贝失水退嫩。如果先加干淀粉,则因淀粉吸湿性较强,使鲜贝失水过多,受热后,体积收缩,质地变老,影响菜肴质量。

用冻肉制作“滑炒肉丝”的上浆要领

肉类经过冷冻(尤其是缓慢冷冻)后,由于冰晶的挤压,使蛋白质持水力下降,而且细胞被冰晶挤压而变形,甚至破裂,如果解冻方法不当,会使肉的质量进一步下降。因此,冻肉在上浆前,首先要采用正确的解冻方法(即将肉类放在15℃-20℃环境中,让其自然回软解冻,有条件的用微波炉解冻更理想)。充分解冻后,将肉丝或肉片用少量清水浸泡,以增加蛋白质持水性,同时可以去除一些腥、臊味物质,然后投放少许食盐轻轻搅拌至有轻微的黏度。少量食盐能增加蛋白质的持水性,使肌肉组织涨发,最后再投入少量干淀粉拌匀即可。浆后静置片刻,使蛋白质充分吸水,以免退嫩;同时让淀粉吸水充分,糊化彻底,增加与原料的黏附性,防止滑油时脱浆。

【相关链接】

原料上浆为什么会出现“脱糊”或“脱浆”现象

  脱糊、脱浆是指原料挂糊或上浆后,在烹制过程中糊或浆与原料分离。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但根本原因是糊或浆的黏度不够,不能紧紧裹在原料上。因此,在烹调中应注意淀粉糊、浆的黏度和特性,加以灵活应用。

  (1)淀粉浆要充分浸泡。淀粉如果没有充分吸水,糊化不够彻底,会影响淀粉黏度。因为淀粉黏度随着糊化程度增加而增加,完全糊化后淀粉的黏度最高。所以,淀粉浆在使用前应提早浸泡,使淀粉颗粒充分吸水膨胀,以获得最高黏度,从而增加与原料的黏附性。

  (2)烹饪原料挂糊或上浆前,表面带有较多的水分,使糊或浆浓度降低,影响糊化后的黏度,附着力不强。因此,挂糊或上浆前必须把原料表面水分除去。

  (3)淀粉颗粒不溶于水,形成的淀粉浆液为悬浊液。淀粉浆液在放置过程中,会出现分层现象,由于淀粉比重较大,故淀粉沉于容器的底部。挂糊、上浆时,要充分搅拌浆液,以防止浆液稀稠不均。

  (4)掌握好糊、浆的浓度。挂糊、上浆的浓度要根据原料质地的老嫩,是否经过冷冻,烹制间隔时间的长短等因素,加以适当掌握。

  (5)如果加热时火不旺,油温低,原料投入锅内后,不能很快使淀粉黏度达到最高点,影响淀粉浆在原料上的黏附力。

  (6)翻勺次数不宜过多。适当翻勺,可使温度均匀。但翻勺次数过多、过猛,会产生剪切应力,破坏淀粉胶体溶液,使黏度下降。

  (7)调味品对淀粉黏度也有较大影响。如淀粉浆与醋、糖一起加热时,糊化很慢,同时黏度下降。

旺菜秘籍
所谓旺菜,多数可溯源到各地传统名菜,经创新改进、取精补拙,遂成为当今各菜系的代表之作、各餐饮机构的特色名菜、名店招牌菜等。其中大成者甚至在全国所有城市大行其道、久盛不衰。其强大生命力应归功于菜品自身的独到之处,或风味独特、或鲜美可口、或以独家秘方取胜、或以名优原料入馔、或以精良制作体现……

本站“旺菜秘籍”栏目已收录火爆旺菜、创新菜、名店名菜的详细制作工艺三千多款,另外在《独家秘技》、《会员专区》、《小本创业专栏》、《满汉全席》、《大赛菜品》等栏目里面也已收录近两万道各式菜谱,而且还在持续收录与完善之中。这些菜谱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解析详细,相信会对酒店经营者、厨房管理人员、专业厨艺爱好者以及名吃佳肴制作加工企业在菜品调整、新菜推出、经营思路等方面有一定的实用参考价值。
会员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