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艺交流

浅谈烹调方法——干煸

2009/6/28 21:23:58
文/牟平区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董英乐

干煸菜肴以成品干香、酥脆、爽口、略带麻辣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大到高档酒店、小到路边小吃摊都能见到用干煸技法烹制的菜肴,但一些书中鲜有介绍。查阅有关资料,我发觉即使在烹饪教材中亦很少涉及到干煸的技法,今结合实际浅谈一下对干煸技法的看法,恳请同仁提出宝贵意见,以待修改、完善。

干煸定义可总结为:是指将一些动、植物性小型原料放入油锅中煸炒,脱去部分水分,而后入味成品的一种技法。

一、原料选择要合理

干煸菜肴要达到成品酥软、干香或脆嫩、爽口的特点,选料也很关键,例如,选择动、植物性原料,最好是一些纤维组织较长、有一定韧性的原料,如牛肉、猪肉、鳝鱼等;而一些纤维细长、质地细嫩的原料,如鸡肉、鱼肉就不宜采用干煸技法。否则的话,原料在煸炒时容易断裂而影响成品质量。当然,选料也不是千篇一律的,一些小型动物性原料可采用(如沙丁鱼等)先经过油炸使其表面酥脆,从而防止煸炒时原料破碎影响成品的质量。在植物性原料的选择上,应选纤维组织较长,质地脆嫩、水分相对少一些的原料,如四季豆、冬笋、萝卜等,而像大白菜、黄瓜、冬瓜等则不易干煸。

二、火候调节是基础

火候调节是基本功的一个关键,也是菜肴烹调成败的关键。干煸脱水需要靠火力,一般情况下煸制时需用旺火,但在操作中应灵活运用火力的大小,一般原料可采用旺火→小火→中火的方式进行煸制,旺火是原料刚下锅时所用,而小火是调料下锅煸炒时所用,中火是配料入锅炒至断生时所用。在实践中,我们可采用将锅端离火口来灵活调节火力的大小。否则,原料自始至终在旺火过程中,会使原料变糊、发苦,不易脱水,达不到成品的要求。

三、灵活合理的烹调是关键

针对不同原料采取合理的烹制技法是成品质量成败的关键。干煸之意即是原料脱水之意,只有原料脱去一定量的水分,调味品才能渗入到原料中,成品才能达到酥、香、脆、嫩的特点。在进行干煸时,烹制方法是很讲究的,例如:在煸制荤性原料时,宜少量用油,逐步脱去原料中的水分,使温度不宜升得过高、过快,亦可根据需要进行第二、三次加油,以便原料脱水变性达到成菜要求。若一次加油过多,会导致荤性原料骤然受热,蛋白质变性过早,原料表面凝固,水分不易脱去,成品质地干硬。

在进行素菜烹调时,加油应相对多一点,将油烧至较高的温度,使原料迅速受热,表面脱水而保持内部水分,然后去其余油,微煸片刻,即可达到成品脆嫩的目的。当然,干煸技法也不是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的,应该灵活掌握,灵活应用,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有一些原料可采用油中汆炸的初步熟处理方法,如沙丁鱼、鱿鱼丝、四季豆等,这样既减少烹调时间、减少原料成本,又能使原料达到脱水,酥、脆、嫩的要求。

四、灵活多变的调味是补充

多变的调味是干煸菜肴广受欢迎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实际操作中,煸制动物性原料时,一般用麻辣味较多,如干煸牛肉丝、干煸鳝鱼等;而在煸制素菜时,一般宜选用鲜咸味,略带辣味,如干煸冬笋、干煸芸豆、干煸萝卜丝等。总之,实践中应根据不同人的口味、饮食习惯、特点灵活掌握,做到一菜一味,百菜百味。

每一种烹调方法都是烹饪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丰富、完善的结果,随着中国烹饪和国外交流的日益频繁,国外的一些新原料、新技术、新调味方法被我们不断应用,相信,会有更多、更好的干煸类菜肴涌现,赋予干煸类菜肴新的内容与内涵。

旺菜秘籍
所谓旺菜,多数可溯源到各地传统名菜,经创新改进、取精补拙,遂成为当今各菜系的代表之作、各餐饮机构的特色名菜、名店招牌菜等。其中大成者甚至在全国所有城市大行其道、久盛不衰。其强大生命力应归功于菜品自身的独到之处,或风味独特、或鲜美可口、或以独家秘方取胜、或以名优原料入馔、或以精良制作体现……

本站“旺菜秘籍”栏目已收录火爆旺菜、创新菜、名店名菜的详细制作工艺三千多款,另外在《独家秘技》、《会员专区》、《小本创业专栏》、《满汉全席》、《大赛菜品》等栏目里面也已收录近两万道各式菜谱,而且还在持续收录与完善之中。这些菜谱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解析详细,相信会对酒店经营者、厨房管理人员、专业厨艺爱好者以及名吃佳肴制作加工企业在菜品调整、新菜推出、经营思路等方面有一定的实用参考价值。
会员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