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艺交流

学学烹饪专用语

2009/8/12 22:59:12
焯——在开水中略一煮就拿出来。
生炊——清蒸。
虾胶——鲜虾肉(剔去虾肠)捣烂后,加入味精、盐、生粉和蛋清搅匀。
螺蟾——螺头较硬部分。
薯粉——番薯淀粉。
生粉——木薯淀粉。
雪粉——经漂白加工的番薯淀粉。
淮盐——精盐炒川椒。
川椒——花椒。
澄面——用面粉加适量盐揉成团,再用清水揉洗后的沉淀物。
蟹目水——水煮至见许多小水泡上冒,即水温约70摄氏度。
荸荠——马蹄,俗语钱葱。
网朥——也称网油、网纱朥、猪腹部的网状膜。
草鱼——鲩鱼。
脚鱼——甲鱼、鳖、王八、水鱼。
胡椒油——熟油中加入胡椒粉。
元酱——甜酱、珠油。
瓜碧——糖制冬瓜,也叫瓜册、瓜丁。
糖油——白糖和水熬成的糖浆。
葱珠油——即用青葱切成珠状后用油煎成金黄色,且有葱香味。
糕粉——又叫潮州粉,是用生糯米浸洗后,经炒熟磨成的粉。
鱼鳃——即是大燕沙鱼的鳃,经晒干而成的。
金瓜——金黄色的南瓜,又叫香瓜,是惠来县的特产,其盛产的季节性很强。
老香黄——是佛手果(也有叫香黄果),经蜜制而成的。
银杏——白果。
菜胆——油菜、白菜的芯。
蚝——牡蛎。
芫荽——胡荽,个别地方叫香菜。
香菜——生菜、莴苣菜。
吊瓜——黄瓜。
包尾油——菜肴上碟后在其表面淋上些许熟油,以增加其光泽。
飞水——在蟹目水中烫一下取出。
鱼饭——为潮汕俗语:将许多同类鱼装进小竹筐,撒上盐,蒸熟即为“鱼饭”。
生鱼——斑鱼、乌鳢。
菜(远)——去掉花及老梗,留最嫩的一段。
北葱——大葱。
腩排——猪肉排骨。
珠瓜——苦瓜,也叫凉瓜。
糕粿——大米做成的约1厘米厚的糕。
梅膏酱——盐浸梅子和白糖捣成的酱。
春菜——芥菜。
秋瓜——水瓜。
菜脯——即是咸萝卜干。
冰肉——即是已腌过糖的肥肉。
葱珠——即指葱切成小粒状。
橙膏——是用鲜橙同白糖熬制而成的酱,经陈放越久质量越好。
鱼翅骨——即是干鱼翅洗出翅针后剥下的软骨。
姜薯——即甜薯,其外表相似姜一样有小毛根,是潮汕的土特产,肉色洁白,质地清、甘、香。
过油——用油为传热介质对烹饪原料进行初步熟处理的方法。小型原料从温油走过又称“滑油”;大型原料从旺油中走过又称“走油。
挂糊——烹饪前将原料均匀裹上一层糊液的工艺。
上浆——用淀粉、鸡蛋、盐等与原料一起调拌,使原料外层裹上一层薄薄浆液的工艺。
上劲——将加工成茸泥末的动物性原料加精盐、水、淀粉及其他辅料后反复搅拌,使之达到色泽发亮、肉质细嫩、入水不沉、不散状态的一种加工方法。
勾芡——在烹饪过程中向锅中加入淀粉水溶液,使菜肴汤汁具有一定浓稠度的工艺。又称“着腻”、“着芡”、“拢芡”。
温油——俗称三至四成,温度一般在70℃~100℃。
热油——俗称五至六成,温度一般在110℃~170℃。
旺油——俗称七至八成,温度一般在180℃~220℃。
滑锅——将锅烧热,淋少许油把锅滑遍,再倒出油的一种方法。
炝锅——又称“炸锅”,是指将姜、葱、辣椒末或其他带有香味的调料放入烧热的底油锅中煸炒出香味,再及时下菜料的一种方法。
高汤——又称“清汤”、“上汤”、“顶汤”,是指用猪骨、鸡骨、鸭架、碎肉头等原料熬制好的毛汤,加入和成稀糊状的、未加盐的鸡茸或肉茸处理,使之清澈如水、味浓而鲜的一种汤料。
奶汤——又称“白汤”,原料加清水煨制而成的色泽乳白的汤。
码味——在烹饪前将原料用调味品调拌浸渍入味的工艺。 
旺菜秘籍
所谓旺菜,多数可溯源到各地传统名菜,经创新改进、取精补拙,遂成为当今各菜系的代表之作、各餐饮机构的特色名菜、名店招牌菜等。其中大成者甚至在全国所有城市大行其道、久盛不衰。其强大生命力应归功于菜品自身的独到之处,或风味独特、或鲜美可口、或以独家秘方取胜、或以名优原料入馔、或以精良制作体现……

本站“旺菜秘籍”栏目已收录火爆旺菜、创新菜、名店名菜的详细制作工艺三千多款,另外在《独家秘技》、《会员专区》、《小本创业专栏》、《满汉全席》、《大赛菜品》等栏目里面也已收录近两万道各式菜谱,而且还在持续收录与完善之中。这些菜谱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解析详细,相信会对酒店经营者、厨房管理人员、专业厨艺爱好者以及名吃佳肴制作加工企业在菜品调整、新菜推出、经营思路等方面有一定的实用参考价值。
会员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