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名吃

阳春面:史上最寂寞的面,最名声在外也最不起眼的一碗面,人人需要

2020/11/13 23:17:29

阳春面,是最名声在外,也是最不起眼的一碗面,人人需要,却无人喝彩,但再远的离别,一碗暖胃更暖心的阳春面,也便归家了。

世间,高手与寂寞、简单与不凡、爱与孤单,总是如影随形。真情谁与共,生死可相从 ,寂寞高手一时俱无踪。

和“春”没关系

和“钱”扯不清

阳春面,是碗简单的面,但它有种魔力,正是来自它的简单。

阳春面最早叫“清汤光”(光面、单面、清汤面),就是因为除了面和汤,没有其它,其实,叫清汤面更直白,但因何又叫“阳春面”:阴历十月称小阳春,在江浙沪一带,隐语以“十”为阳春,此面以前每碗十文铜钱,所以,有了“阳春面”这样斯文的名字。

拥着“阳春白雪”的名

干着“下里巴人”的活

阳春面算是江浙人的日常,在上海、苏州、扬州、高邮、淮安几地,对阳春面尤为喜爱,口味不同,面馆众多。仅苏州一地,就有浩浩荡荡2万6千余家面馆,每天卖出的阳春面不计其数。

▲各种如雷贯耳的浇头面,都是用阳春面打底

阳春面既是一种最常见的面,更是江南汤面的基底,配上各种浇头,得以把淮扬菜的料理功夫发挥得淋漓尽致。

▲台湾也爱阳春面,只是多了肉燥和卤蛋。

北海北的面

南山南的汤

南北对汤面的态度完全不同,北方在面上下足了功夫,南方则更看重那碗汤,而对汤面中的面,略显轻视,变化单一的碱水细面,只求口感利索,能衬托汤和浇头,就算满意。

白汤和红汤

阳春面的核心,是称为“汤头”的汤,对汤的追求,才有了阳春面汤宽面少的吃法,汤上放上“浇头”,阳春面摇身一变,成了各种名噪一方的浇头面(三虾面、黄鱼面、爆鳝面、大排面…..)。汤头分红白两种,区别是有无酱油,苏州、扬州人爱红汤,上海人爱白汤。

白汤:是用小火吊出的高汤,各地做法不一,苏州最为繁复,要用猪骨、鸡架、鳝鱼骨、螺蛳和青鱼鳞片,须小火慢吊,方能不油不腻,汤色清澈。

红汤:清汤加入特制的酱油,就成了红汤(当地称叫“露”),制露用酱油配合各种调料熬制而成,各家有各家的独门制露秘方,作用是上色提鲜,扬州高邮一带制露,还加入了高邮湖得青虾虾子,被江苏人形容成“鲜到眉毛掉下来”。

猪油

猪油是汤头的灵魂,用隔年黑猪网油配上本地小香葱,小火慢熬而成,名曰“白雪油”,入汤时,哪怕用上小小的一筷子尖,也是阳春面的点睛之笔。

煮面

煮面必须用大锅沸水,面条丢进大锅,一沸两沸三沸,根据客人要求,分别煮出软硬不同的口感,用长筷挑出,入竹漏勺滤水,再挑出,一折三回放入盛汤的面碗,长筷抽出,面条根根整齐爽利、纹丝不乱,撒一小把青蒜,一碗一清二白的“青龙白虎”阳春面就呈现在眼前。

▲苏面最经典的“观音头”纹理有如风吹麦浪一般,也被称“鲤鱼背”

▲一把细面,半碗高汤,一杯清水,五钱猪油,一勺桥头老陈家的酱油,再烫上两棵挺拔阔爽的小白菜,兵荒马乱的年代,百鬼夜行,人不是人,鬼不是鬼,不如一碗阳春面来的实在。《灵魂摆渡》

▲功夫熊猫的鹅爸爸教你,祖传面汤的秘方就是:“没有秘方,但你要让别人相信有秘方!”

▲苏州人的日常食谱中,不仅有三元一碗的阳春面,也有八九十元一碗的三虾面(虾仁,虾子和虾脑)

旺菜秘籍
所谓旺菜,多数可溯源到各地传统名菜,经创新改进、取精补拙,遂成为当今各菜系的代表之作、各餐饮机构的特色名菜、名店招牌菜等。其中大成者甚至在全国所有城市大行其道、久盛不衰。其强大生命力应归功于菜品自身的独到之处,或风味独特、或鲜美可口、或以独家秘方取胜、或以名优原料入馔、或以精良制作体现……

本站“旺菜秘籍”栏目已收录火爆旺菜、创新菜、名店名菜的详细制作工艺三千多款,另外在《独家秘技》、《会员专区》、《小本创业专栏》、《满汉全席》、《大赛菜品》等栏目里面也已收录近两万道各式菜谱,而且还在持续收录与完善之中。这些菜谱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解析详细,相信会对酒店经营者、厨房管理人员、专业厨艺爱好者以及名吃佳肴制作加工企业在菜品调整、新菜推出、经营思路等方面有一定的实用参考价值。
会员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