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典故

陷入误区的中餐

2017/9/9 16:07:09  来源:烹调知识·名厨

  我最近一段时间对去大餐厅吃饭越来越没有兴趣。

  虽然中国的美食评选已经如火如茶,并且推广的水平比原来好了很多。但是,很多大餐厅的菜品却越来越像,渐渐失去了对我的吸引力。和几个餐饮业的同行小聚,大家反而都觉得有的街边小摊对我们更有吸引力。

  其实,很早以前我们就发现:在高高的“庙堂”之上,你吃不到好吃的东西,好的味道都要到街头巷尾去追寻。

  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我想,首先,是中餐的根本技术在退步。

  从大的方面来说,主要是火工在退步。中餐是鼎中之变,这个变就代表着千变万化,从鱼化龙,把普通的味道变成复合的味道,独特的味道,吸引人的味道。这个过程离不开火,离不开对文火,武火的穿插应用。

  为了出品的速度,为了出品的造型美观,

  为了出品的不求出彩、但求无过……很多大餐厅的厨师已经不敢用火,不会用火。那些用火工逼出的葱头蒜丁的香气、那些大火爆炒中各种食材、各种调料接触铁锅散发出的“镬气”,已经被现成的调味品、亮丽的菜品外形所掩盖而消失殆尽。那么请问,这是中餐么?

  其次,我们往深里说,中餐的味道正在丧失,而逐渐地徒留其表。

  最近几年,中餐行业开始开眼看世界。不可否认,我们从日餐、法餐,意大利餐中汲取了很多有益的元素,中餐的造型艺术为之一变。可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丢掉中餐的核心元素——味道。

  中餐之味在于“入”,由内而外的发散,而不是浮在食材表面:中餐之道,在于“人间烟火之气”,而不是“冷美人”、“温吞水”的那种死气沉沉的感觉。那些街边小摊,还有火工产生的快意,简单的食材散发出人间烟火的味道,在你的舌尖上快乐的起舞。而只有味道,才有个性,只有个性,才是中餐的灵魂。

  再次,我们接着说食材,整个行业渐渐走人比拼食材的误区。

  我们现在处在食材异常丰富的时代,尤其是很多国外的食材大举进入中国,而他们的推广活动又搞得有声有色。但是同样的,这并不意味着中餐就应该演变为一个拼食材的行业。

  很多大餐厅急着去发现食材,急着去做出十几道使用新食材的菜,可是,你们真的了解这个食材的性质了吗?真的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你就把这种食材研究透了?

  我想,任何时候都不要指望着创造奇迹。中餐的声誉是靠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宗不断地对食材加以研究,应用而累积沉淀下来的。现在我们把三文鱼裹上面糊蘸上芝麻用油炸了,就叫中餐创新了,我倒觉得是种破坏。不是不应该应用新食材,但是要用中餐的分析方式研究新食材,创造值得传承的新菜品,才是正道。否则,比来比去,你有蓝鳍金枪鱼,我有黄油腌仔蟹,他有法国黑松露,不过是比投资人和食客谁的金子多,其实和中餐并没有什么关系。

  中餐是一个百花齐放的行业,也唯有百花齐放,才有中餐的繁荣。但是,如果中餐失掉了自我,就失掉了根本,就失掉了个性。当中餐抛弃了味道之后,中餐就必将走向衰败,甚至是死亡。

旺菜秘籍
所谓旺菜,多数可溯源到各地传统名菜,经创新改进、取精补拙,遂成为当今各菜系的代表之作、各餐饮机构的特色名菜、名店招牌菜等。其中大成者甚至在全国所有城市大行其道、久盛不衰。其强大生命力应归功于菜品自身的独到之处,或风味独特、或鲜美可口、或以独家秘方取胜、或以名优原料入馔、或以精良制作体现……

本站“旺菜秘籍”栏目已收录火爆旺菜、创新菜、名店名菜的详细制作工艺三千多款,另外在《独家秘技》、《会员专区》、《小本创业专栏》、《满汉全席》、《大赛菜品》等栏目里面也已收录近两万道各式菜谱,而且还在持续收录与完善之中。这些菜谱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解析详细,相信会对酒店经营者、厨房管理人员、专业厨艺爱好者以及名吃佳肴制作加工企业在菜品调整、新菜推出、经营思路等方面有一定的实用参考价值。
会员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