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典故

中秋明月与民俗趣闻

2017/12/22 23:03:59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民间传统的中秋佳节,除了众所周知的中秋赏月习俗外,我国各地民间还流行着不少奇特风俗,颇有情趣,其浪漫而美妙,称为独具特色的月文化。

  中秋唱月 在山东一些地方流行中秋唱月,为祈求丰收之俗。中秋那天,家家户户自制月饼。当明月初升之时,每家都把月饼放在麦秸编成的圆垫上,让孩子们端到街上或到村头去唱:“唱月饼,赛月饼,来年更盼好年景。”孩子们一边唱着,一边品尝着月饼,寄托对来年的美好愿望。

  对月堆塔 在江西一些乡村里,每逢中秋之夜,乡村里有堆宝塔的习俗。这一天,孩子们搬来砖和瓦,垒起宝塔,塔分七层,前面挂上帐幔、对联,并安置小桌一张,上供水果及月饼,到了晚上点起灯烛,灿烂的灯光与天上明月争辉。

  照月得子 在浙江一些地方,中秋之夜流行一种“照月得子”的习俗。一些久婚不孕的妇女,农历八月十五晚上月行中天之际,独自一人静坐于庭院之中,沐浴月光,渴望月宫仙女洒下的甘露使她怀孕。

  乞月为媒 在广东东莞,无妻室的小伙子,认为中秋之夜是月下老人为男女作媒的时辰,他们三五成群,于三更时分,在月下焚香燃烛,虔诚地乞求月老为其牵上红线。

  跳月求爱 在云南阿细族聚居的地方,流传一种“跳月求爱”的习俗。中秋之夜,各村寨的男女青年,聚集在山村开阔地跳舞,腰束披纱的姑娘们和头缠布带的小伙子们,在皎洁的月光下,跳起当地的民间舞蹈,唱着悦耳动听的歌曲,边跳边唱,互诉爱慕之情。

  坐听月声 台湾、福建一些居民,有“中秋之夜,坐听月声”的习俗。据传说,在中秋之夜,谁能把月中“嫦娥吴刚之声”听得越清楚,谁就越容易与亲人团聚,得到幸福爱情。所以,无论男女都听得十分仔细,甚至达到“忘其荣辱”“止其病痛”的境地。

  托月寄情 苏州赏月的习俗叫“走月”。皓月清辉里,衣着时髦的姑娘们,或单独出外,借月幽会,或结伴而聚,托月寄情;更多的是三五成群的妇女们,走街串巷、互拜亲朋,

  歌舞闹月 广西侗族以行月的方式欢度中秋,月亮升起来的时候,经过充分准备排列的芦笙歌舞队踏着月光来到邻近的山寨赛歌赛舞,观众里三层外三层,近看乐声震耳,舞姿婆娑;远望恰似一块偌大的舞台布景飘在如水的月色里。

  鸣枪拜月 云南的傣族过中秋要“拜月”。节日早晨,小伙子们上山打猎,姑娘们到池塘捕鱼,老阿妈用糯米做圆饼。晚上月亮升起来,在小土房顶上置一方桌,四个角桌上各放一个糯米圆饼,每个饼上插一株香。月亮升起来点燃香,对空鸣放火药枪,男女老少行了“拜月礼”,然后围坐一起吃饼赏月,直到夜半。

  煮月亮饭 在湖南省有些地方,中秋节这天晚上儿童们相邀从家中拿出柴火、碗、锅等工具,还有油、米、盐、蔬菜等,在户外院中,垒起砖灶煮“月亮饭”。之后,大家分食,非常有趣。

  祭拜月娘 居住在黑龙江的赫哲族,每逢中秋都要用葡萄、梨祭月。相传赫哲族曾有一妇女因受不了婆婆的虐待而到江边向月亮求救,最后终于飞上月宫。祭月活动寄托着人们对那位月娘的思念之情。

  顶拜月礼 广东潮汕一些地方,每逢中秋之夜,置一方桌,上设瓜果饼食等供果,待月亮东升时,轮流跪拜,行完“拜月礼”然后围坐在一起吃饼赏月,直到夜色阑珊。

  踏寻月影 西藏少数民族中秋的习俗是“寻月亮”。是日夜晚,男女青年和娃娃们,沿着河流,对着倒映在水中的明月,要把周围河塘中的明月找遍,才回家吃月饼。

  追月不止 中秋之夜,蒙古族人爱做“追月”的游戏。人们骑上骏马,在银白月光照射下,奔驰在草原上,他们朝西放马,月亮升起在东方,降落在西山,执着的蒙古族骑手,一直追到月亮西下,“追月”为止。

旺菜秘籍
所谓旺菜,多数可溯源到各地传统名菜,经创新改进、取精补拙,遂成为当今各菜系的代表之作、各餐饮机构的特色名菜、名店招牌菜等。其中大成者甚至在全国所有城市大行其道、久盛不衰。其强大生命力应归功于菜品自身的独到之处,或风味独特、或鲜美可口、或以独家秘方取胜、或以名优原料入馔、或以精良制作体现……

本站“旺菜秘籍”栏目已收录火爆旺菜、创新菜、名店名菜的详细制作工艺三千多款,另外在《独家秘技》、《会员专区》、《小本创业专栏》、《满汉全席》、《大赛菜品》等栏目里面也已收录近两万道各式菜谱,而且还在持续收录与完善之中。这些菜谱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解析详细,相信会对酒店经营者、厨房管理人员、专业厨艺爱好者以及名吃佳肴制作加工企业在菜品调整、新菜推出、经营思路等方面有一定的实用参考价值。
会员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