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典故

天福号的酱肘子

2005/12/4 1:01:22  来源:互联网
在北京一提起吃酱肉,人们马上会想到天福号的酱肘子。“酱肘子”似乎是和“天福号”紧紧连接在一起。那是因为二百多年以来,天福号制作的酱肘子,有别具一格的独特风味,特别受人欢迎。

远在清代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的时候,一个姓刘的山东人,来到北京,在西单牌楼旁边摆了个肉摊。老刘有一手烹煮熟肉的好手艺。不久他结识了一位山西人,两个人合伙,一个人出钱,一个人有手艺,便在西单牌楼把角路东开设了“天福号”肉铺。开业不久,这位山西人因为不懂业务,就撤出了股份。天福号就由刘家独资经营了。

据说,有一天,轮到老刘的儿子看锅,他看着看着竟自睡着了。当他醒来一看,肉已塌烂锅中,只剩点稠汁,快要粘锅了。起出锅来,肉已软烂如泥。重新另做,已来不及了,又怕第二天没有卖的,又心疼本钱,没法子,只好把煮好的酱肘花放凉以后,绷在盘里(肘子放在盘里,涂以原汁,把肘子绷紧)。恰巧,这一天,有一位刑部的大官,来这里买酱肘子。回家一尝,觉得肉皮油亮,红中透紫,肥肉不腻,瘦肉不柴。不论是皮是肉,都那么熟烂香嫩,不咸不淡,味道绝佳。第二天,他又特意到天福号来,指名买这种酱肘花。并百般赞扬。自此,天福号就改用了这种煮法,由于火候到家,味道绝美,名声大振。有人给题了“味压江南”,四个字。传来传去,天福号酱肘子之名,传到宫中。慈禧太后也听说了,买回去一尝,果然与众不同,别具风味。便告诉御膳房,让天福号按日送入宫中。从此以后,天福号就以酱肘子得名了。

天福号酱肘子,所用的原料,是精选过的肉满膘肥的猪肘子。庖制前拔净细毛,反复洗刷。每百斤配以大盐四斤、桂皮二两、生姜五两、大料一两、糖色八两、料酒八两、花椒一两。下锅后,先用旺火煮一小时。把油煮出来之后,取出肘肉,用凉水冲洗。同时,把锅内的浮油撇出,将煮好的汤过两次箩,把锅底的肉渣捞净。接着把已经煮过一次的肘肉放在原汤里,用更旺的火再煮四小时,然后还要用微焖一小时。肘肉经过这样长时间的煮和焖,汤已成汁,煮出来的油也渗入肉内。一阵阵的肉香,透出锅来,酱肘于就制成了。

旺菜秘籍
所谓旺菜,多数可溯源到各地传统名菜,经创新改进、取精补拙,遂成为当今各菜系的代表之作、各餐饮机构的特色名菜、名店招牌菜等。其中大成者甚至在全国所有城市大行其道、久盛不衰。其强大生命力应归功于菜品自身的独到之处,或风味独特、或鲜美可口、或以独家秘方取胜、或以名优原料入馔、或以精良制作体现……

本站“旺菜秘籍”栏目已收录火爆旺菜、创新菜、名店名菜的详细制作工艺三千多款,另外在《独家秘技》、《会员专区》、《小本创业专栏》、《满汉全席》、《大赛菜品》等栏目里面也已收录近两万道各式菜谱,而且还在持续收录与完善之中。这些菜谱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解析详细,相信会对酒店经营者、厨房管理人员、专业厨艺爱好者以及名吃佳肴制作加工企业在菜品调整、新菜推出、经营思路等方面有一定的实用参考价值。
会员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