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名吃

酒肉醇香彝家肴

2006/9/21 19:17:52

在那片遥远的高山密林中,他们用自己的方式生活了千百年,古老而神秘、贫困而倔强……那是生活在大凉山的彝人。而彝人的食物就如同这个民族一样质朴而浓烈,自然而香醇。

彝族分布在云贵川一带,大凉山是彝人的地方,河边山里田间走的都是彝人。凉山彝人有一种对他们自己“纯粹”彝族地位的自豪。彝族是个好客的民族,为了表示对客人的尊敬有时彝人备好坛子装的“坨坨肉”,拿出自家酿的“杆杆酒”。

彝族菜味道偏辣,属于四川菜,却有着不同于四川菜的野性狂放与细腻的结合。彝族人最爱用调味料有:辣椒、木姜子、花椒、盐巴等。彝族菜的特色是鲜、嫩、脆、香、既有油香味、又不油嘴,又不腻心,味美无穷。

坨坨过瘾“坨坨肉”

在凉山彝族地区的特色饮食中,坨坨肉最有名,用彝语说叫“乌色色脚”,意思是猪肉块块。在大凉山,彝族人将坨坨肉放在簸箕里,一块肉就有一个拳头大小。热情的主人递上坨坨肉,让人感到他们的待客的热情和大方,也看到他们粗犷豪放的一面。彝家肴把大块的坨坨肉改良成容易用筷子夹起的小块,老板说现在城市人吃得越来越精细了,坨坨肉进了城也就入乡随俗变精致了。但味道却是地道的彝家风味,肥肉不腻,瘦肉脆嫩,肉质香鲜可口,坨坨肉味显特别,又是天然少污染。
  
坨坨肉选料很有讲究。猪、牛、羊、鸡都可制作坨坨肉,但以仔猪坨坨肉最有名气,一般习惯上也是指坨坨猪肉。特别讲究的人家,要选用按照传统放牧方式自养的、凉山地方品种“乌金猪”的仔猪为原料。这种猪的肉质比较好,少是饲料喂养无污染,因是放养的猪的肌肉较为紧密结实,而猪多以山上的高寒植物为主食,肉质也带着高山上的醇香。
  
去毛和砍块也特别。屠宰后的猪直接放在地上,用草堆放其上烧烤,将体外猪毛烧光,这时猪皮也烧黑,彝族人就将其刮干净,但是可见其皮呈现黄褐色,又再烧刮,直到较为干净,此时闻着也有了肉香,这也是彝族坨坨肉的前期加工的特别之处,俗称烧毛猪。
  
别看坨坨肉简单,可是掌握煮火候是关键。坨坨肉放入锅的冷水中,煮时放些木姜子入汤,一般不再放入其他调料,锅架在锅庄上用柴烧煮,煮两涨待水面的泡沫消失就行了,这时肉刚熟,就须捞起,肉此时还有弹性。
  
放调料看似最简单,但是却非常重要。彝族人一般在小簸箕中(现在多用瓷盆)拌以盐就行了,反映出过去物质极大匮乏时原始饮食习惯,这算是最纯正的坨坨肉。但现在许多在地方还要加辣椒、花椒,在一些地区习惯采用炒的方式在热锅中拌和以上调料,以增加香味。但是坨坨肉本身要求是尽显猪肉本色,不要太多的太复杂的调味品,就是放在也要尽量少一些。
  
彝家肴的两位彝族姑娘说,她们小的时候就盼着过年吃上坨坨肉,可现在想吃肉到街上去买就行了,彝家人吃坨坨肉不再显得非常渴盼,坨坨肉也在由大变小,现在的彝族人吃惯了各种调味品,这种习惯也在改变着坨坨肉的制用方法。

神秘灵感“冷水鱼”
  
“冷水鱼”是彝家肴点击率最高的佳肴,它源自彝族古老神秘的饮食灵感,原料选用新鲜的皖鱼,精心刺花的鱼身用盐、香料、花雕酒等腌制后入锅炸;秘方配制的“冷汁”是冷水鱼的点睛之笔,由甘甜冷山泉水、彝族小鲜红辣椒、野山椒以及20多种彝族特有的香料配制,之后还要在低温下发酵七天左右而成。待鱼炸至外酥里嫩装盘后,将发酵好的“冷汁”自头至尾徐徐淋下,冷汁遇酥热,冷热相调,酥黄的鱼身配上翠绿和鲜红的鲜辣椒,望之美艳生津;秘制鲜汁很易入味,细心品味沾了冷汁的鱼肉,有一点酸、一点辣,更有美妙复杂的清香鲜辣逐次纷呈,令味蕾逐一苏醒绽开,醒神开胃,沁入心睥。酥香而不腻,味浓而不滞,在各种鱼的做法中可谓别具匠心了。

苦荞树花老酸菜
  
像苦荞、纸包豆腐和老酸菜等都是彝族人日常吃的经典绿色食品,仙人掌、树花、青蛙皮等常人不知如何食用的东西,经过加工也成为彝族人鲜美可口的时令菜肴,蘑菇、竹笋更是彝人习以为常的天然食品。老板告诉我们,传统彝族苦荞粑粑是放在彝族人家房屋中间火灶的灰堆里烤制的。这个苦荞粑粑色泽如同紫铜,闻起来有牛奶和蜂蜜混合的香甜气味,不过吃在嘴里的口感有点糙,幸好有蜂蜜可以蘸着吃,否则也是比较难以下咽的。

彝人好酒不嗜酒
  
彝族喜欢饮酒,“有酒便是宴”已成习惯。但彝族喝酒不会干杯的,好酒却不贪杯,都是喝转转酒。什么叫“转转酒”?老板说彝族人喝酒不分场合地点,也不分生人熟人,席地而坐,围成一个圆圈,递传酒杯,依次饮用,所以称作“转转酒”。
  
彝族还有个别具一格饮酒方式,叫“咂酒”。几人对饮时,每人执一咂酒竿,伸入同一酒坛内吮吸,握竿动作、咂饮程序、对饮量等,都有一定规矩。彝族逢年过节,婚丧大事及接待嘉宾时都常用咂酒,给人以亲密、友好、热情、豪放的感觉。可这种别具民族特色的饮法只有到大凉山才能领略到了,彝家肴倒没胆色把这种咂酒风情带到城市来,怕大家接受不了啊!

马勺一把行天下
  
在四川凉山彝区很多地方,吃饭不用桌椅,也不使刀叉,更不用筷子,而是用马勺子。吃饭时,大家围坐成一圈或一排,一簸箕饭和一木盘坨坨肉以及一木盆汤菜放在中间。每个人用右手握马勺,左手拿肉,并按或饭或肉或汤朝着自己方向的边沿依次动手,忌讳伸出长手越过自己的方位老远去拿肉、舀饭和舀汤,以“先汤后饭再肉”的方式用餐。
  
彝族人用餐个个动作干净利落。客人吃饭时应注意的是,切勿将饭菜汤乱撒在地上,食肉时所丢弃的骨头千万不能朝别人的方向或朝他人面前丢,这是主人或用餐者特别所忌讳的。长者或主客未放下马勺子或未离席前,晚辈要静坐等候;子女离席时,须向父母行礼致谢;饭毕,主客还需摆一阵话。彝族人招待客人有“先宾后主再邻居”的风俗,所以,你如到彝家作客则应等主人吃完饭后方能离开。
  
在彝区的不少地方,吃饭用餐时有着严格的礼仪,甚至连牛羊猪鸡的每个部位归谁吃都有规定。如鸡大腿当年幼的孩童吃,鸡胸脯肉归年长妇女吃;客人或当家的人吃鸡头鸡脖(主要是看鸡舌凶吉)、胃和肝属于长辈;鸡的爪和翅膀由年稍大的孩子们分享。在公众大型宴会上,宾客男性要坐一席,女性坐一席。如果彝族人家同时用牛、羊、猪、鸡款待你,你首先要吃牛肉,依次再吃羊肉、猪肉和鸡肉。吃牛、羊、猪肉,主人家会送给主客半边猪头或一节牛羊胛骨肉,客人要高声称赞主人家热情大方,送给的半边猪头或胛骨肉可当场转送给你的亲朋好友,也可带走。
  
不过到都市里的彝家餐馆吃饭就不用讲究这么多了,建议大家一定要尝尝冷水鱼和坨坨肉,一般来说每人花费在50~70元。如果是情侣约会可任选其一,再来盘纸包豆腐,青菜一盘主食可点苦荞粑粑。细心的男士再为女朋友点份竹荪奶黄汤。足可让两人尽享迷离的情调中的彝家美味了。如果是三五成群,那冷水鱼和坨坨肉就可兼得了,可点芦荪汤,蟹黄豆腐,再来点青菜就足够了。

冷水鱼
  配料:草鱼1条约1.8斤
  红椒、野山椒和各种调味剂
  做法:草鱼改花刀,下油锅翻炸,成形后捞出,浇上经发酵后的冷汁即成。
口感:酸辣香酥,适合各类人群。

纸包豆腐
  配料:三文治,香菇,豆腐等。
  做法:以上材料切丁,调好味后,用威化纸包好,下油锅炸熟以后即成,配以鱼香汁即可食之。
  口感:咸鲜香酥。

清炒盖菜
  盖菜也称青菜,在南方广泛种植,具有清热清火之功效。
  配料:盖菜,盐,味精。
  做法:改刀炒熟加味即成。

竹荪奶黄汤
  配料:蛋黄,竹荪,香菇,火腿,鲜奶。
  做法:蛋黄用热锅炒开,竹荪、香菇、火腿切丝,下锅熟开,加入鲜奶即成。
  口感:入口细腻,鲜香可口,是彝族姑娘的养颜佳品。


旺菜秘籍
所谓旺菜,多数可溯源到各地传统名菜,经创新改进、取精补拙,遂成为当今各菜系的代表之作、各餐饮机构的特色名菜、名店招牌菜等。其中大成者甚至在全国所有城市大行其道、久盛不衰。其强大生命力应归功于菜品自身的独到之处,或风味独特、或鲜美可口、或以独家秘方取胜、或以名优原料入馔、或以精良制作体现……

本站“旺菜秘籍”栏目已收录火爆旺菜、创新菜、名店名菜的详细制作工艺三千多款,另外在《独家秘技》、《会员专区》、《小本创业专栏》、《满汉全席》、《大赛菜品》等栏目里面也已收录近两万道各式菜谱,而且还在持续收录与完善之中。这些菜谱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解析详细,相信会对酒店经营者、厨房管理人员、专业厨艺爱好者以及名吃佳肴制作加工企业在菜品调整、新菜推出、经营思路等方面有一定的实用参考价值。
会员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