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名吃

鲜腴肥嫩的青海鳇鱼

2006/11/5 14:55:36
太史公司马迁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笔者平素好动不好静,所以对他老人家这句话非常服膺。中国幅员广阔,山南海北,去的地方倒也不算太少,只是青海一带向往已久,可是始终没有机会一屐斯士。抗战前,碰巧有个机会到甘肃的省会兰州,青海的省会西宁公干,时届隆冬数九,地冻天寒,谁都愿意在家过个阖家团圆的舒服年,有了这种人弃我取,可遇而不可求的机会,自然是欣然束装就道,冒寒西行啦。
  
根据地舆志的记载,青海境内,内海有二十馀处之多,海水柔弱,鹅毛都会沉底,有一处湖泊古称“鲜水”,汉人称它“西海”,蒙藏人叫它“库库淖尔”,是中国第一座咸水湖,传说在北魏时代幅员千馀里,周围面积有六年四百余平方里,有台湾现在面积六分之一强,浩瀚无际,其大可知。这个库库淖尔湖冬不枯竭,夏不漫漶,磅礴苍莽,绿云如海,支流二十余处,其中最大主流叫“布喀河”,河流中赞颃耸矗,叠嶂环抱,有两座连峰鼎峙,峻壁千仞,嵌奇突兀的海上仙山,东边一座叫海心山,传说唐代每年入冬封河之後,把名驹良骥牝牡相杂牧放此岛,明年得驹,必多骏异,世称能种,所以岛也改名龙驹岛。西边一座叫海心西山,住有若干苦行潜修炼气悟道,奇材异能修士,平时因为土壤肥饶,奇果佳树,珍禽异兽,靡不毕备,所以穹石曲泻之间,互不相犯,陉陉自守,当年武侠小说名家还珠楼主李寿民兄所写蜀山剑侠传里,对於海心山上来仙亦侠的人物详细描述,大部份他都是听一位藏族炼气士噶贡那彦图所说亲身经历,故事虽然光怪陆离,倒也并非全部虚构。
  
布喀河里出产一种鳇鱼,有人说鲟鳇一体,就是一种膻鱼,东北松花江在同江县跟黑龙江会合的地方,也产鳇鱼,而且松花江鳇鱼的鼻骨脊骨又软又脆,非常好吃,可是细一品尝,其鲜腴肥嫩,就没法跟布喀河的鳇鱼相比了。大凡鱼虾一类鳞介水产,水温超低,肌里就越发细嫩甘肥,冬雪封湖,坚冰盈尺,也就是鳇鱼最肥硕细嫩的时候。蒙藏同胞不尝鱼腥,向不捕捉,所以捕鱼为业的都是当地的汉族,他们等湖上结冰逾尺,用一种尖头四楞带回钩的铁制钩连抬,当地人叫它冰穿子,把水上凿几个或大或小冰洞,洞口挂上几只红灯笼,就可放心回家睡大觉了。鳇鱼久蛰湖底,深感冰下凝冱不舒,看见灯亮闪烁,烛影摇红,自然徵遂迈前,腾波鼓浪,跃出冰渊,蒙藏人士因平素以牛羊肉为主食,因此除少数汉族外,平日河里鱼虾几乎没人捉捕,滋生繁衍数量极多,跃出冰窟的鳇鱼小者都有十斤以上,大者当然更重了,凿冰捉鱼的当地土人说,如果碰上运气好,天气时期又赶上刮西北风,真有丈把长的鳇鱼随著鱼群蹦上来,不一会冰窟四周堆满了大小青鱼,冻成一座小鱼山一样。鳇鱼的特徵是鱼唇突出,骨软肉细,稍大一点的鳇鱼,鱼头里充满了鱼脂脑髓,比起我们日常吃红烧鲢鱼头,还要腴美甘肥。这些湖泊河川,当地人一律都称之为海,天地深广,芳草如茵,据说有几处海水盐份特别浓重,水呈深青色,跟天津坐海船去上海,经过黑水洋海面一样阴森可怕,海里不胜舟楫,当地盐户引水上岸用水晒盐,别处晒顶多黄白两色,可是青海盐湖不同地段晒出来的盐,分青红黑白四种颜色,盐的咸淡鲜度虽然大致相同,可是水产就大有差别了。据说能产红黑盐的地区,无论鱼虾都是特别鲜嫩肥硕,笔老因为停留时闲短暂,只好姑妄言之姑妄听之而已。
旺菜秘籍
所谓旺菜,多数可溯源到各地传统名菜,经创新改进、取精补拙,遂成为当今各菜系的代表之作、各餐饮机构的特色名菜、名店招牌菜等。其中大成者甚至在全国所有城市大行其道、久盛不衰。其强大生命力应归功于菜品自身的独到之处,或风味独特、或鲜美可口、或以独家秘方取胜、或以名优原料入馔、或以精良制作体现……

本站“旺菜秘籍”栏目已收录火爆旺菜、创新菜、名店名菜的详细制作工艺三千多款,另外在《独家秘技》、《会员专区》、《小本创业专栏》、《满汉全席》、《大赛菜品》等栏目里面也已收录近两万道各式菜谱,而且还在持续收录与完善之中。这些菜谱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解析详细,相信会对酒店经营者、厨房管理人员、专业厨艺爱好者以及名吃佳肴制作加工企业在菜品调整、新菜推出、经营思路等方面有一定的实用参考价值。
会员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