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名吃

南北包子 各领风骚

2005/12/22 19:59:01  来源:互联网
提起包子,不管南方人北方人都不会陌生,包子是我国较为普遍的一种食品。据《事物纪原》载,诸葛亮南征孟获,在渡泸水时,邪神作祟,按南方习俗,要以“蛮头”(南方少数民族的头)祭神,便下令以麦面裹牛羊猪肉,做如人形以祭,始称馒头。实际上这就是最初的包子,算起来,中国人吃包子的历史,也有1700多年了。馒头原本是有馅的,后来为了区别,才将无馅的称为“馒头”,有馅的称之为“包子”。

各地包子北京开花

  包子挑逗你的眼---包子的挑逗性,来自于内容的暂时不可知,行为上的囊中探物之快,以及油然而生的探索精神。因此,吃包子的过程充满了乐趣性。许多人,尤其在他们过于饥饿的时候,常常错过了这场好玩的游戏。

  北京荟萃了南北的包子。北京的包子店可谓是百花齐放,不过除了像“天津狗不理”这些包子店是专门的连锁店外,其他很多美味的包子都是出自于某家酒楼。比如在粤系菜餐馆里你可以很容易找到各种各样的广东奶皇包和*烧包,在川系菜餐馆里你可以找到成都小笼包和韩包子,而上海和苏浙菜系里可以吃到南翔小笼包和杭州小笼包等。论味道的正宗,除了连锁老字号店外,还是多在这些地方菜系餐馆中可以找到。而许多开在路边的小店,虽然打着某某名包的头衔,但是相比之下还是不太正宗。

  外地名牌包子在北京开包子店,可能最重要的是不仅要发挥自己的传统特色,还得要入乡随俗,既要满足来自家乡人的口味,又要赢得当地人的信赖。

  于是北京除了一些名牌包子店,其他包子店都综合了南北方两种口味,既卖南方包子又卖北方包子,甚至连做法都融合一起,分不开了。但是我现在要介绍的,是正宗的地方名牌包子,使你不出京城就可以尝到南北方的代表包子,岂不美事一桩!

  包子文化南北有别

  全国各地制作的包子,其制作和造型方法大体相同,但是在馅心的调制上各尽其妙,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味品种。

  比如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开封的灌汤包,广东的奶皇包,上海的南翔小笼包,山东的水煎包等等,不胜枚举。

  总体来说,南方和北方的包子就像同源的两支派别,不尽相同却各有千秋。

  如同南北方人的性格差别一样,北方的包子显得大气、粗犷,单从个头上都可以看出来,而南方的包子大多小巧玲珑,无论是外形还是馅心都精致得很。

  天津狗不理包子(名包推荐)

  “狗不理”包子铺原名“德聚号”,至今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了。其实“狗不理”包子的名称却是由于店主的乳名而得来的。

  原来店主叫高贵友,而其父亲因为四十得子,就为店主取名叫“狗子”。“狗子”的包子很受顾客欢迎,生意非常红火。“狗子”卖包子忙得顾不上和人说话,于是人们就善意地取笑他说:“狗子卖包子,一概不理。”于是渐渐地这个名号被喊顺了嘴,就成了“狗不理”。 狗不理包子好吃关键在于选料、配放、搅拌以至揉面、擀皮儿都是有一定的绝招儿,特别是包子褶花匀称,每只都不少于15个褶,做工很精细。

  品包子:刚出屉的包子热气腾腾,看上去如同薄雾之中含苞的秋菊,再咬上一口,香而不腻。

南方包子

  广东奶皇包

   广东的传统包子很多,甜包中最有名的就是奶皇包了,它用蛋黄做成馅心,体态轻盈,小巧玲珑。南方的包子是茶点的老祖宗,因此饮茶的习俗也成就了各种特色包子。广东和香港人特别爱喝茶,在各式各样的茶餐厅里,在他们的早茶、午茶、晚茶里,奶皇包是必备茶点。 品包子:奶皇包有很多种,口味上大体可以用“软”、“甜”二字来形容。拿流汁奶皇包来说,包子看起来很清秀,细皮嫩肉的,面皮绵软却不粘牙。

   鼎泰丰特色小笼包

   鼎泰丰素来是以极品特色小笼包闻名天下,其源头是南翔小笼包。1972年鼎泰丰在台北创建第一家店,依*“即制即蒸”的传统工艺,不仅受到海内外各大媒体的一致好评,在1993年更是被《纽约时报》评为全世界十大餐厅之一。

  品包子:这种包子单从外观看就非常精致,半透明的包子皮,还隐约可以看见里面的馅心。拿起筷子轻轻夹起一个,小心翼翼地咬破一个口子,将鲜汁吸进嘴里,满嘴的香。

  杭州小笼包

  自南宋迁都临安即今日的杭州后,各地食店相继涌入,菜馆、食店众多。明清年间,游览杭州的帝王将相和文人骚客日益增多,饮食业大大地发展起来,名菜名点不胜枚举,而杭州小笼包则是独树一帜,远近闻名。杭州知味观是最有名的生产小笼包的老店。

  品包子:口感柔滑,味道鲜美,包子皮虽然有点厚,但口感松软,吃后口齿留香。

北方包子

  开封灌汤包

  开封历史悠久的名小吃首先要算小笼灌汤包了。它是由北宋时期有名的“山洞梅花包子”演变而来,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在开封吃包子,最有名的要数开封第一楼,它经营的“第一楼小笼包子”有着“提起像灯笼,放下像菊花”的优美形态,并被誉为“中州膳食一绝”。

  品包子:包子皮薄,有半透明的感觉。汤味道鲜美,包子皮柔韧,馅多不油腻。 餐馆推荐:大河人家

  西安贾三灌汤包

  在西安你可以看到贾一、贾二、贾三灌汤包子,听说原本是一家人,后来分开经营,就各自成名,但是经营得最好、最有名的还是贾三灌汤包。有人说只有在贾三的店里,才能感受到包子的文化和文化的包子。

  品包子:灌汤包的包子皮很筋道,而且中间的肉汤也是用牛骨髓慢火炖出来的,味道特别鲜美。这种包子传统吃法是配上八宝稀饭或者米粥,调料是经过调配的,味道比较轻。

  正宗上海小笼包

  在众多的点心中,我最喜欢吃上海小笼包。但是,中山市乃至广东省上海餐馆不少,正宗的上海原汁原味者极少,而且都已粤化了。就说那小笼包吧,虽然标榜上海,但口感平常,吃不出那正宗味来。那次去上海,专程去小笼包专门店一饱口福,果然口味“零舍不同”。

  其实上海小笼包的祖宗是闻名遐迩的南翔小笼馒头(上海人习惯叫“小笼馒头”,不叫“小笼包”的)。其原名“小笼大肉馒头”,因其馅多而著称。南翔位于上海市西北部的嘉定区,1991年被列为上海市四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小笼包这个名点由南翔镇“日华轩”点心店主黄明贤创制,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黄明贤原名詹大胜,清代咸丰二年(1852)生于杭州上四乡一个农民家庭,后被太平军收养,带到南翔。同治元年(1862)太平军撤退时,将其送育婴堂收养。后由老旗人日华轩糕店老板黄某领养,改名黄明贤。同治十年(1871)黄老板病故,黄明贤继承店业,并兼营馒头、馄饨、面条,开始试制小笼馒头。由于制作考究、注重质量,成为南翔名点。小笼馒头以皮薄、馅大、汁多、味鲜、形美著称。它选用精白面粉发酵为皮,一两面粉必须制作10个馒头,可见馒头面皮之薄;选用精腿肉为馅,不用味精,而用鸡汤煮肉皮成冻,拌入馅内,以取其鲜,并使汁多;馅肉洒入少量研细的芝麻,以取其香;根据不同季节,加入蟹肉或虾仁或春,以取其香;每只用馅三钱,用天平过量,分毫不差,以保证质量。小小的馒头制作精细,每只收口竟要捏14道摺,出笼时真是小巧玲珑,晶莹剔透,香气满屋,光看外表,就简直是一件艺术品。放在顾客桌上,服务员任取一只放在小碟内,用筷子戳破包皮,如流出的汁水不满一碟,则退货收回,不予出售。由于注重质量,因而赢得信誉,南翔小笼馒头渐渐名闻名遐迩。

  后来,日华轩的馒头师傅分散开去,流传八方。特别是上海城隍庙的南翔馒头店已成为名牌点心店,中外顾客天天排成长队轮候一尝其味,成为游客逛城隍庙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是,南翔小笼馒头的美名传遍海内外,却失去了“南翔”原名,代之以“上海”了。“上海小笼包”召集已成为上海传统点心的杰出代表。可惜的是,要吃真正照古法工艺制作的上海小笼包,现已经没有了。

  南翔小笼馒头

  南翔小笼馒头又叫南翔小笼包,是上海郊区南翔镇的传统名小吃,已有100多年历史。
  该品素以皮薄、馅多、卤重、味鲜而闻名,是深受国内外顾客欢迎的风味小吃之一。

  南翔小笼馒头的馅心是用夹心腿肉作成肉酱,不加葱蒜,仅撒少许姜末和肉皮冻、盐、酱油、糖和水调制而成。馒头的皮是用不发酵的精面粉作成的,50克面粉可包8个,100克一笼屉。蒸熟后的小笼馒头,小巧玲珑,形似宝塔,呈半透明壮,晶莹透黄,一咬一包汤,满口生津,滋味鲜美。如果吃时佐以姜丝、香醋、配上一碗蛋丝汤,其味更佳。

  南翔小笼馒头的馅心还可以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初夏加虾仁,秋季加蟹肉、蟹黄、蟹油。豫园商场内的南翔馒头,是豫园商场有名的风味小吃之一。

旺菜秘籍
所谓旺菜,多数可溯源到各地传统名菜,经创新改进、取精补拙,遂成为当今各菜系的代表之作、各餐饮机构的特色名菜、名店招牌菜等。其中大成者甚至在全国所有城市大行其道、久盛不衰。其强大生命力应归功于菜品自身的独到之处,或风味独特、或鲜美可口、或以独家秘方取胜、或以名优原料入馔、或以精良制作体现……

本站“旺菜秘籍”栏目已收录火爆旺菜、创新菜、名店名菜的详细制作工艺三千多款,另外在《独家秘技》、《会员专区》、《小本创业专栏》、《满汉全席》、《大赛菜品》等栏目里面也已收录近两万道各式菜谱,而且还在持续收录与完善之中。这些菜谱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解析详细,相信会对酒店经营者、厨房管理人员、专业厨艺爱好者以及名吃佳肴制作加工企业在菜品调整、新菜推出、经营思路等方面有一定的实用参考价值。
会员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