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艺交流

面条为何会被点燃?难道真的是注了胶?

2019/4/14 1:35:02  来源:科普中国 作者:王思露

 好端端的面条,为何会被点燃?难道真的是添加了化学物质?事实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从老北京炸酱面到武汉热干面,从内蒙古焖面到山西刀削面,从兰州拉面到重庆小面……面条已经被我们伟大的祖先开发到了极致。

 

但最近网上一条关于“面条被点燃”的视频,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视频显示,一男子将挂面放入水中清洗后出现了胶状,关键是竟然还能点燃,燃烧后产生了一些黑色固体状物质。由此得出了“面条中加入了胶”的结论,呼吁大家不要吃。

 

网传视频截图

视频中所说的“面条注胶”是真的吗?

面条为何会被点燃?

面条,从生物化学方向分析主要由碳(C)、氢(H)等元素组成,就跟木柴类似,本身就是“可燃物”,而且很容易就会达到着火点。当满足了物质燃烧的三大条件(可燃物、氧气、燃点温度),就会燃烧。

而且面条的表面积相对较小,一般很难充分燃烧,所以留下“炭黑”也很正常。

 

另外,在制作面条时,为了增进面条的口感,很多家庭或商家会在和面过程中加入鸡蛋或食盐,而这些添加物同样也可以“被点燃”。

因此,无论是挂面还是其他面条,可以燃烧很正常,并不能证明其中含有所谓的“胶”。

其实除了面条,粉条、腐竹、饼干等食品同样也能被点燃。

为什么面条清洗会变成“胶”?

面条经过清洗会变成“胶”,其实也很正常。

面条是由小麦粉制成,而小麦粉又是由面筋蛋白和淀粉构成。其中面筋蛋白(主要是麦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不溶于水,制作面食的过程中,麦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大量吸水膨胀,导致分子间互相粘连,从而将淀粉分子包裹在其中,最终形成了筋道的面团。

 

家庭和面时一般会加入碱(碳酸钠)或者盐(氯化钠),这些物质都会增强面条当中的面筋蛋白,从而让面团更筋道。生产过程中,有些厂家也会加入鸡蛋、黄原胶等物质来改善面团的整体性能。

面团加工成面条经过晾干之后,这些面筋蛋白的交联结合就会变得更加紧密,其中的淀粉分子只会让它们“捆绑”得更加紧实。

 

短时间浸泡或者遇到高温,淀粉分子不会挣脱面筋蛋白的限制跑到水里。但如果浸泡的时间足够长,就会有大量淀粉分子跑到水中,最终剩下的那些面筋蛋白网络就形成了“胶状物质”。

还有哪些食品也是同一原理?

像面片、饺子皮、面条等小麦面粉加工食品,在“制作过程”中加水进行清洗时,淀粉和水溶性物质自然会散失,最终剩下的就是面筋。面筋的特点就是粘性较高且不溶于水,而且面粉等级越高,其面筋含量也就越高。另外,凉皮的原料制作工艺就是通过“洗面筋”制作出来的。

 

其实面条在制作过程中也的确可能会加入“胶”,如“沙蒿胶”等天然植物胶,这是在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明确规定允许添加的,只要按照食品添加类别和添加限量范围来添加,属于“安全”行为。

因此说到底,“面条变胶”就是面筋蛋白作怪,“能点燃”也不稀奇,均属于正常现象,放心吃就是啦。

旺菜秘籍
所谓旺菜,多数可溯源到各地传统名菜,经创新改进、取精补拙,遂成为当今各菜系的代表之作、各餐饮机构的特色名菜、名店招牌菜等。其中大成者甚至在全国所有城市大行其道、久盛不衰。其强大生命力应归功于菜品自身的独到之处,或风味独特、或鲜美可口、或以独家秘方取胜、或以名优原料入馔、或以精良制作体现……

本站“旺菜秘籍”栏目已收录火爆旺菜、创新菜、名店名菜的详细制作工艺三千多款,另外在《独家秘技》、《会员专区》、《小本创业专栏》、《满汉全席》、《大赛菜品》等栏目里面也已收录近两万道各式菜谱,而且还在持续收录与完善之中。这些菜谱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解析详细,相信会对酒店经营者、厨房管理人员、专业厨艺爱好者以及名吃佳肴制作加工企业在菜品调整、新菜推出、经营思路等方面有一定的实用参考价值。
会员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