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动态

小小岩葱做大厦门野菜经

2009/8/4 8:33:49
夏天最热的时节来到了,对于厦门本土的一些“野菜”供应商来说,销售旺季也正悄悄到来,尽管就在不太遥远的“以前”,有的买家还对他们的产品嗤之以鼻。

  
在滨北一家酒楼里, 一盘碧绿鲜嫩的岩葱刚刚上桌,对于这种比普通韭菜“娇嫩”些的新菜,郑先生抱着极大的尝鲜兴趣,夹了一筷子———“好吃!”

  
清炒岩葱,不只郑先生没听说过,很多厦门人都一样。“本月初刚刚推出,但平均一天能卖二三十盘,而且慕名而来的客人越来越多。”厦门一家酒楼的负责人有点捡到“宝”的感觉。

  
商家急 本地新食材不好找

  
每年的这个时候,对于很多餐馆和酒楼来说,研发下一季的新菜是必做的功课。“一般而言我们每季都会推出十几道新菜。” 鹭江宾馆餐饮总监陈国煌表示,顾客口味越来越刁,寻找新食材更成了重中之重。

  
可是新食材并不容易找,尤其是“近水楼台”的本地食材。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很长一段时间,本地种植的一些特色食材,因为较少实现规模化的种植,即使食材本身不错,也不能够稳定供应。因此,厦门有不少酒楼餐馆推出的特色食材菜式,往往都需要依靠“引进来”。记者了解到,在中埔有一些专门负责进货的中间商,他们从广东等地采购定量的特色食材,如香椿、万年青等,专门向酒楼酒店供应。由于异地采购、运输保存等因素的影响,用这些食材做出的菜被当作高档菜肴来销售,价格自然比较贵。

  
然而近一段时间,以“岩葱”为代表的新食材横空出世,让业内人士颇是“震动”了一下。岩葱确实是本地土生土长的一种非常有特色的食材,除了味道鲜美外,据说还有一定的食疗功效。有资料显示,国内原生的野岩葱只几个省份有,其中福建就是一个。而它目前能够稳定地向市场供应,原因就是,已经有人开辟了专门农场进行规模化种植。

  
农场主乐 终于找到“组织”了

  
找到林晓晴的过程还算顺利,不管怎么说,她是目前厦门数十家酒楼酒店的惟一岩葱供应商。“我们在厦门最早规模种植岩葱农场,而且迄今为止,只有我们能稳定地供应这种食材。”林晓晴递给记者的名片上印着头衔:农场主。

  
这位年轻的农场主告诉记者,她的农场从2003年就开始研究种植岩葱,经过这些年反复的实验及研究,到今年终于在同安莲花镇建成40亩左右规模的专业高山岩葱种植基地。

  
“岩葱的种植需要一定的海拔高度,而我们的农场在海拔896米的山上,直接用山泉水浇灌。”条件不错,她的农场也已经走上正轨,开始盈利。但林晓晴还是告诉记者,岩葱就像“娇弱”的小姐,需要更多的呵护,比如高空的纯净空气、无污染的水源等,所以不仅种植过程非常辛苦,利润也比较微薄。或许正因为这样,和她同时种岩葱的人坚持下来的并不多。她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当年第一次带着两包岩葱上门推销的情景———买家一看:这什么玩意儿呀,拿走拿走!

  
但是她并没有就此“拿走”,一直坚持到了现在。她了解到,现在同安一些农户也开始种植起岩葱,并拿到市场进行推销。“关键还是要看品质,还有能否长期稳定供应。”对于最近开始出现的竞争对手,林晓晴并不担心。

  
岩葱“旺”起来了,而她的农场下一步的计划已经开始了。“我们继续引进一些新食材种类,有的也已经开始上市销售了,比如枸杞叶和上周刚刚开始在厦门上市的荞麦苗。”对于野菜新食材种植在厦门的未来商机,林晓晴信心十足。她告诉记者,很快,市场就能够“品尝”到供应商、餐饮商家和消费者的“三赢”。

旺菜秘籍
所谓旺菜,多数可溯源到各地传统名菜,经创新改进、取精补拙,遂成为当今各菜系的代表之作、各餐饮机构的特色名菜、名店招牌菜等。其中大成者甚至在全国所有城市大行其道、久盛不衰。其强大生命力应归功于菜品自身的独到之处,或风味独特、或鲜美可口、或以独家秘方取胜、或以名优原料入馔、或以精良制作体现……

本站“旺菜秘籍”栏目已收录火爆旺菜、创新菜、名店名菜的详细制作工艺三千多款,另外在《独家秘技》、《会员专区》、《小本创业专栏》、《满汉全席》、《大赛菜品》等栏目里面也已收录近两万道各式菜谱,而且还在持续收录与完善之中。这些菜谱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解析详细,相信会对酒店经营者、厨房管理人员、专业厨艺爱好者以及名吃佳肴制作加工企业在菜品调整、新菜推出、经营思路等方面有一定的实用参考价值。
会员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