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名吃

申城名菜——虾子大乌参

2017/9/4 16:15:20

  誉为山珍海味之一的海参,历来是餐桌上的上品。上海老饭店名菜“虾子大乌参”具有浓郁的上海地方风味,誉满今日上海,慕名前往品尝的美食家天天不断。


  这道名菜的创制,说来有一段历史故事。1937年“八一三”凇沪抗战历时3个月的激烈战斗之后,中国军队西撤,上海被日寇占领,市内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沦为“孤岛”。其时,小东门外法租界洋行街(今阳朔路)一批经营海味的商号生意清淡,对外贸易中断,原来销往港澳及东南亚的一批大乌参积压仓库,业主发愁,此事被德兴馆的著名烹饪大师杨和生获悉,便前往采购,悉心钻研烹饪技艺,从选料、涨发到烹调,一次又一次试验,终于创制出一道上海地方风味的“虾子大乌参”,在三、四十年代载誉上海滩。后来上海浦东人李伯荣来沪学艺,以杨和生为师,刻苦钻研,成为名菜“虾子大乌参”的传人,在上海老饭店带领烹饪技师,精心研究烹调“虾子大乌参”的技艺,使这道上海本帮特色菜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为使名菜更有特色,上海老饭店的技师首先做好选料。海参有诸多的品种,他们选购大的乌绉参,其特色为色乌、肉厚、体大,一般500克干品有5-6头,即每头干品约100克。其次,当每年7月间子虾上市时,他们专门选购蓝青色河虾的新鲜虾子,包装后置于冷库全年备用。此河虾子有芳香味、鲜味足,是形成特色风味的重要因素。


  海参无鲜味,故辅料、烹调很重要。早在清代就有人作过研究。《随园食单》一书在海味篇“海参三法”一节中说:“海参为无味之物,沙多气腥,最难讨好,然天性浓重,断不要以清汤煨也。须捡小刺参,先泡去泥沙,用肉汤滚泡三次,然后以鸡、肉两汁红煨极焖。”他们吸取前人经验,先将干乌参置于炉火上烘焦外皮,用小刀刮净后放入清水中涨发10余小时,然后洗净用清水煮沸,反复三次,以期洗净消腥,肉质柔软,浸于清水待用。烹调时,他们先将备用的大乌参放入八成热的油锅中炸爆,使参体形成空隙,便于入味,然后捞出乌参滤油;再用猪大排、草鸡等原料加红酱油煮的红高汤卤作调料,配以河虾子以及黄酒白糖,在加盖的锅中煮10分钟后,加适量的水淀粉,勾芡再加入滚热葱油,盛于长圆形瓷盘中,色、香、味俱佳。


  “虾子大乌参”以其营养丰富,糯软柔清的质感和鲜香浓醇的味道,令人百吃不厌,六十多年来在申城长盛不衰。如今,上海老饭店烹调的这道名菜,在上海更是独占熬头,深受港澳台游客,海外华侨、华人喜爱,也受日本客人的青睐。近五、六年来,日本银座亚寿多酒楼每年都要组织一、二批主要的厨师和管理人员至该店品味,研究本帮菜肴的特色,而“虾子大乌参”则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一次,有位日本客人吃过“虾子大乌参”后高兴地说:“今天我尝到了真正的上海风味!”

旺菜秘籍
所谓旺菜,多数可溯源到各地传统名菜,经创新改进、取精补拙,遂成为当今各菜系的代表之作、各餐饮机构的特色名菜、名店招牌菜等。其中大成者甚至在全国所有城市大行其道、久盛不衰。其强大生命力应归功于菜品自身的独到之处,或风味独特、或鲜美可口、或以独家秘方取胜、或以名优原料入馔、或以精良制作体现……

本站“旺菜秘籍”栏目已收录火爆旺菜、创新菜、名店名菜的详细制作工艺三千多款,另外在《独家秘技》、《会员专区》、《小本创业专栏》、《满汉全席》、《大赛菜品》等栏目里面也已收录近两万道各式菜谱,而且还在持续收录与完善之中。这些菜谱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解析详细,相信会对酒店经营者、厨房管理人员、专业厨艺爱好者以及名吃佳肴制作加工企业在菜品调整、新菜推出、经营思路等方面有一定的实用参考价值。
会员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