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名吃

重庆小面里的生活味道

2017/11/8 7:48:23  来源:烹调知识·原创版

  晨光沐浴中的重庆,这个千万人口的都市,一天之中开启的大幕,是从“吱呀”一声开门营业的面馆浮现的。大多数重庆人的一天,是从一碗小面对肠胃的抚慰开始的。

  早晨,那些小面馆子里飘出的袅袅香气,让这座山水矗立中的城市,有了更多市井气息。清晨出门的上班族、扛着一根扁担的“棒棒工”、出租车司机、南来北往的旅人……刚到小面馆门口,吆喝一声:“二娃,二两牛肉面,辣子加重点......三姐,三两炸酱面,多放葱花......”随意地坐在街头、小巷、黄葛树下的面馆里,呼啦啦吃上一碗小面,那种嘴里心里的过瘾,是没吃过重庆小面的人,根本想象不出来的。

  二娃摊摊面、胖子妈、张大娘、牛儿、板凳、眼镜店……这些犹如街坊邻居名字的小面馆,是重庆人早晨出没的地方。一碗小面,融入了重庆人生活的味道,也藏着许多重庆人悲欢离合的人生故事。

  在重庆,有一家郭老大开的小面馆,五六张红木桌子,几十根板凳,就是这个面馆的全部家当。面馆已经开了30多年,每天从早晨到中午,人流熙熙。郭老大面馆里煮熟后的小面,体积膨胀一大半,不仅有嚼头,也更容易和碗里的作料亲密相揉。老大说,这是他家的独家发明。30多年时光过去了,几张老桌子换了好几个地方,但依然是当年开店时的老物件,连挑面的帮工也已足足挑了20多年,一个当年在老大面馆吃了第一碗面的男孩,而今已带着早晨上学的孩子来面馆里吃面了。面馆里,有20多种做法的小面,炸酱面、牛肉面、肥肠面、鸡杂面、麻辣小面、油泼面,是大多重庆人的最爱,那入口的麻辣香,仿如重庆人火辣豪气热情耿直的性格。

  一碗重庆小面里的作料,集纳着气象万千的世界。比如作料中的姜,最好要老姜,先去皮,再切粒,不然味道偏苦。要用蒜水,不能直接用蒜泥,不然蒜的香味会盖过面的香味。将大蒜切碎捣细,冲入高汤,蒜水就制成了。这少则十来种、多则二十几种的调料,以不同的配比放进碗里,尚未挑面,碗已被淹没了一小半。吃面,有时吃的就是作料,作料,有时就是深入灵魂的味道。比如辣椒的制作,长3~6 cm、气味微呛、香而微辣、色泽鲜红的干辣椒是首选,在铁锅里翻炒烘干,冷却后放入石凹,再用木槌捣制,用油熬炼,辣椒的魂魄,在重庆小面里,得到最畅快的释放。

  一碗重庆小面的诞生,每家面馆里都藏着一点小秘密,暗含着轻易不外传的诀窍,这其实也是重庆人生活的秘密和诀窍。比如制面,重庆小面用的是“水面”,又称其为“水叶子”,上等的面粉,加水,加碱,搅拌,凭手感把握干湿度,根据需要切出宽窄、厚薄不同的面条,宽的大约10 mm,细的大约1~2 mm。煮面,水开后下面,煮沸之后换成文火,再舀入一瓢清水,称为“断白”,如省去这道工序,面条的嚼劲会差不少。在重庆,食客吃面时有对面馆师傅的一声吩咐,比如口感硬一点,说的是少舀些汤,让碗里的调料酽酽实实裹在面上,图的是一个浓烈干香,多加点青菜,一碗面条上,浮着几片青翠菜叶,浑然天成就接上了地气。

  在重庆著名的解放碑,有一年,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子也开了一家小面馆,被食客们发现后,上了网络、报纸,被封为“小面西施”,而今,这“小面西施”据说去海南开了更大的店。还有一个香港余姓导演,来到重庆和一个农妇结婚,在重庆城边边的小镇上开起了面馆,这个导演长期挑山泉煮面,十多年来,他俩卿卿我我,一碗碗面条里,揉进了拉长了他们日子里世俗而绵长的爱。

  爱上一碗重庆小面,其实爱上的是一种生活,家常,温暖,香浓。

旺菜秘籍
所谓旺菜,多数可溯源到各地传统名菜,经创新改进、取精补拙,遂成为当今各菜系的代表之作、各餐饮机构的特色名菜、名店招牌菜等。其中大成者甚至在全国所有城市大行其道、久盛不衰。其强大生命力应归功于菜品自身的独到之处,或风味独特、或鲜美可口、或以独家秘方取胜、或以名优原料入馔、或以精良制作体现……

本站“旺菜秘籍”栏目已收录火爆旺菜、创新菜、名店名菜的详细制作工艺三千多款,另外在《独家秘技》、《会员专区》、《小本创业专栏》、《满汉全席》、《大赛菜品》等栏目里面也已收录近两万道各式菜谱,而且还在持续收录与完善之中。这些菜谱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解析详细,相信会对酒店经营者、厨房管理人员、专业厨艺爱好者以及名吃佳肴制作加工企业在菜品调整、新菜推出、经营思路等方面有一定的实用参考价值。
会员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