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名吃

广州人心里的思念,是一碗云吞面

2018/5/4 17:42:51  来源:好食记 作者:郎麟

许多广州人心里的思念,是一碗云吞面。

一碗真正的云吞面,是有讲究的。

就像许多漂泊在外的郑州人,思念的是一碗烩面的味道。似乎从外地回来,总要去吃一碗烩面,才算身心都安稳地落了地。许多广州人心里的思念,是一碗云吞面。

烩面在每个郑州人心目中,都有他排行的第一,云吞面在广州也如是。

所以我无意去评判哪家更好吃,毕竟好吃有时候是带着情感记忆的。

这就像奥黛丽•赫本在出演的《罗马假日》里,当记者问她对哪一座城市的印象深刻时,她先是惯例地说了一句:每个城市都有它的特点,停顿了一下后又说,罗马,当然是罗马。

把罗马假日里的桥段放在广州街头,你觉得好吃的那一碗云吞面,也许是你上学时放了晚自习后,路边摊的一顿夜宵;也许是每天收工后,一支冻啤酒配着的晚餐;也许是和女友约会时,心疼对方饿不饿,只点一碗面的“你吃面,我喝汤”的柔情蜜意;也许是你每天在写字楼附近吃的一顿普通工作餐;也许是早晨睡眼朦胧不想起床时,妈妈在厨房里早就准备好的温暖早餐……

正是这些生活的场景和画面,调出了一碗云吞面里更为丰富的滋味。

对于老广州人来讲,在经济不发达的年代里,云吞面还是小时候能吃上一口肉的期盼,是老人过寿时的寿面,是逢年过节时改善生活的一餐,是奖励孩子们的食物……

在郑州经营广式餐饮多年的老广州人海哥说,小时候在街边吃的多是只有面,没有云吞的;而汤也只是骨头熬制,少有海鲜的。能吃一碗拥有鲜美汤底、有云吞的云吞面,是非常幸福的事情。

直到现在,他每次回家,总要把一顿早餐留给云吞面,那食物鲜美的味道和回忆里的情感让他暖胃又暖心。

在如今的广州城市标签里,云吞面列在其中。

在南方以稻米为主食的饮食习惯里,一碗云吞面,以一种特有的姿态,让广东人产生了割舍不下的饮食情怀。

尤其在如今,云吞面其实已经是最普通不过的街头小吃,但越是这样,越让人不离不弃。

我想,也许是事物越繁杂,人心越渴望简单;节奏越迅速,脚步越渴望放慢的原因吧——一碗云吞面让人思念故乡,这背后的情感诉说是:生活的本质在于平常细水长流的饮食当中。

严格说起来,云吞面也并非广州久已有之的,据说是一位来广东讨生活的湖南人,开了一家叫做“三楚面馆”的饭店,里面提供云吞面。

当然,早期还是粗糙得很,面皮肉馅白水汤,不甚讲究。后来,选用鸭蛋液和面做成的竹升面和馅料丰富的云吞才慢慢出现。因生意火爆,引起纷纷效仿,逐渐成为家家吃得的小吃了。

湖南属于楚地,起了“三楚面馆”名字的湖南老板,其实也是在广州寄托对故乡的怀念。

岁月流转里,他人的记忆最终成为这个城市的记忆。所有的故乡,都曾经是异乡。

因为对于先人们而言,这可能只是曾经落脚继而生活下来的地方。在环境和心境的转换里,一种熟悉的食物最能熨贴自己。

比如台湾的豆浆油条和牛肉面,不过是老兵们在眷村里,利用已有的食材,回忆家乡的味道,长久下来,融入自己的做法,竟成了当地代表小吃。

但和那些怀念家乡的美食不同,云吞面也不是湖南的传统。

所以虽然云吞面的历史不够悠久,虽然云吞面是在湖南人开的面馆里兴起的,但经过改良后形成的这道美食,已经浸入到广东地区普通百姓的生活中。

经过这么多年时光的积攒,云吞面可以算作一贴广州人的乡愁解药了。

云吞面顾名思义就是云吞和面,但真正的一碗能称之为云吞面的,是有讲究的。

一是汤底,大地鱼、虾籽或虾皮、猪骨乃至金华火腿,熬足时辰,碗中热汤散发着浓郁的香气,可不是清汤寡水一般的存在。

二是面条,传统的广东竹升面,鸭蛋与面粉按比例调和,揉搓成面团,放在案板上。人坐在竹竿的一头,用脚一蹬一蹬,以竹竿压打面团,一边压打一边移动,令面团受力平均。

最后刀起刀落,切好的面条恰似银丝一样,韧性十足。

真正用鸭蛋液和的竹升面是发灰色的,如今不少餐厅是用鸡蛋和食用碱水来和面,成本低,且面金黄好看。

三是云吞,云吞类似于北方的馄饨,但面皮筋道,馅料捶打有韧度,咬入口中有弹牙滑脆之感,早先是肥三瘦七比例的大肉,后来又有鲜虾以及蟹卵做馅。

如果还有一点要说的,那就是汤上会撒上切成小段的韭黄,不多不少,以我吃过的面馆来看,韭黄大约就是寸许,个位数数过来即好,万万不可用香菜香葱之类的。

这三者配合得平衡度达到完美才是一碗好的云吞面。喝汤,鲜香可口;吃面,爽滑嚼劲;云吞弹牙脆滑。

此外广东话里讲“细蓉”与“大蓉”(或者叫“细云”与“大云”),云吞的个数与竹升面的重量也不相同。

早先大肉馅料的云吞小只,俗称金鱼尾,“细蓉”也得有6只到8只,“大蓉”有10只到12只。

加入鲜虾的云吞,个头变大,“细蓉”4只到6只,“大蓉”8只到10只,具体个数也根据不同店家的标准来放,并非严格规定。

面大约就是“细蓉”一两左右,“大蓉”二两左右。

但有一点,传统云吞面云吞应该在面下,埋入汤中,面则一部分泡在汤中,一部分盛在汤面。讲究的还是先吃面,不因面在汤中泡久了变软,影响口感。

但在如今,许多店家已经不懂或者为了造型好看,云吞在上或者在下,没那么讲究了。

作为广州特色的云吞面,如今在香港反而名声更响。

其实香港那几家知名的云吞面店,比如麦奀记、何洪记,都是当年广州西关地区知名的云吞面档口,创始人或者后代到了香港后又支起了家传的摊子。

在广州,云吞面虽然每家饭店里几乎都有,但还保留着老传统的云吞面馆,仍需用心寻找。

蔡澜有一年到广州,大概是没吃到传统的云吞面,发出感慨说虽然云吞面发源在广州,但“广州的饮食有种暴发户的心态,容易过了,其实越简单越好”,还说他“想翻香港食”,广州饮食界的人对这番话很不服气。

香港的云吞面和广州的云吞面我都吃过,公允地说,蔡澜那句话所提倡的,只是让食物回归到本质,而他说想回到香港去吃云吞面,也更多是一种生活习惯的情愫所致。

这也再次证明了,云吞面对于广东人的故乡情节。

在广州,我吃过一些云吞面后,私人推荐里,只去这两家试试即可。

一家是大同路和隆里20号的吴财记面家。去的时候是夜晚,一条很不好找的小巷子,望进去有灯火招牌。

走近,吴财记面家的招牌和云吞面世家的宣传映入眼前。

这是扩展出来的档口,旁边的老房子也是店面,门墙上还斑驳着某个时代的语录,里面是吴财记的发展历史与当年用的做面的工具展示,还有一口西关古井。

虽然已晚,但来就餐的人依旧很多。这里面有老街坊新邻居以及如我一般的旅人。

大风扇在外面转动着,维他奶和热腾腾的云吞面摆在桌子上。韭黄正好,汤底不浑,面条微黄,云吞在下,是传统的金鱼尾。馅料是大肉,一口下去,几乎滑入喉咙,面条也韧劲十足。

望着墙上挂的老照片,一刹那很恍惚时光在这小巷子里倒转回去。

 

另一家是宝华路上的宝华面馆,去西关上下九游玩的,大都从步行街可以走到这里,这条路上值得去试的还有几家别的餐饮。

宝华面馆名气很大,名气大但没影响到出品品质,这一点让我赞赏。

宝华的汤底虾籽用得足料,你喝汤到最后,还能看到满满的虾籽。汤鲜之外,他们家的云吞出名的是鲜虾的,大个头,饱满有弹性的虾肉,咬一口顿觉满足。

另外,桌子上瓶子里装的酸萝卜味道极佳,估计会让你忍不住多来几勺。

旺菜秘籍
所谓旺菜,多数可溯源到各地传统名菜,经创新改进、取精补拙,遂成为当今各菜系的代表之作、各餐饮机构的特色名菜、名店招牌菜等。其中大成者甚至在全国所有城市大行其道、久盛不衰。其强大生命力应归功于菜品自身的独到之处,或风味独特、或鲜美可口、或以独家秘方取胜、或以名优原料入馔、或以精良制作体现……

本站“旺菜秘籍”栏目已收录火爆旺菜、创新菜、名店名菜的详细制作工艺三千多款,另外在《独家秘技》、《会员专区》、《小本创业专栏》、《满汉全席》、《大赛菜品》等栏目里面也已收录近两万道各式菜谱,而且还在持续收录与完善之中。这些菜谱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解析详细,相信会对酒店经营者、厨房管理人员、专业厨艺爱好者以及名吃佳肴制作加工企业在菜品调整、新菜推出、经营思路等方面有一定的实用参考价值。
会员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