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名吃

山西的刀削面

2007/11/29 21:59:58

据说有位日本游客到山西旅游,得出一个结论是“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的确,山西人喜欢面食,有首名为《夸土产》的民歌唱道:“平遥的牛肉太谷饼,清徐的葡萄甜盈盈;榆次太原祁县城,飞刀削面香煞人。”这首民歌所涉及到的平遥牛肉、太谷饼、清徐葡萄和刀削面都是山西的特产。尤其是刀削面,因其全凭刀削,技艺超群,风味独特,更是驰名中外。
  
所谓刀削面,就是用刀削出的面叶,煮熟后再加上调料的一种烫面,它与北京的炸酱面、山东的伊府面、河南的鱼焙面、四川的担担面,同称为中国的五大面食名品。
  
传说刀削面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了。在13世纪蒙古鞑靼进驻中原后,为了防止中原人的反抗,将老百姓家里的的铜铁器具一律收缴,并采取联保制,每10家一把菜刀,轮流使用。用完后还要交给鞑靼人保管。一天一家老年夫妇在做切面时,菜刀正被其他人家使用。老头就到处翻腾寻找可用的器具,终于在贮藏杂物的房间里找到一片铁片。老头就让老伴用这个铁片切面。老太婆一看这薄铁片哪里能当刀用?但又没有别的东西可用,就将和好的面团放在锅边,用薄铁片往锅里削面。结果他们意外地发现,这种削的面片煮熟后浇上卤汁,非常好吃。从此这两位老人就再也不愁没有刀切面了。后来,这样削面的办法逐渐传扬开去,就成了刀削面。
  
山西有句俗话:“吃刀削面饱口福,看刀削面饱眼福。”这说明刀削面是很讲究技艺的。首先,和面的要求很严。和面时水与面的比例,一般是1斤面3两水。揉成面团后,用湿布蒙上,饧半小时后再揉,一直到揉匀、揉软、揉光才行。要是面揉得不到家,削面时就会粘刀、断条,达不到预期得要求。其次,刀功是关键。削面的刀是一种弧形削刀,削面时,左手托面团,右手削面,心平气和,用力均匀。这样削出的面片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煮熟后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技艺高超的削面师傅每分钟能削100刀左右,并且能达到每个面片都是6寸左右长。其要诀是:“刀不离面,面不离刀,胳膊直硬手平,手端一条线,一棱赶一棱,平刀是扁条,弯刀是三棱。”还有顺口溜称赞刀削面是:“一叶落锅一叶飘,一叶离面又出刀,银鱼落水翻白浪,柳叶乘风下树梢。”再次,刀削面的调料味道要好。调料,俗称"浇头"或"调和"。这种调料品类很多,如番茄酱、肉炸酱、羊肉汤、金针木耳鸡蛋打卤等卤汁,此外还要配上黄瓜丝、韭菜花、绿豆芽、煮黄豆、青蒜末、辣椒面、老醋等青菜和调味品。
  
刀削面柔中带硬,软中有韧,或浇卤,或油炒,或凉拌,都筋软爽口,风味独特。山西的刀削面以太原酱园巷饭馆的刀削面最有名。

旺菜秘籍
所谓旺菜,多数可溯源到各地传统名菜,经创新改进、取精补拙,遂成为当今各菜系的代表之作、各餐饮机构的特色名菜、名店招牌菜等。其中大成者甚至在全国所有城市大行其道、久盛不衰。其强大生命力应归功于菜品自身的独到之处,或风味独特、或鲜美可口、或以独家秘方取胜、或以名优原料入馔、或以精良制作体现……

本站“旺菜秘籍”栏目已收录火爆旺菜、创新菜、名店名菜的详细制作工艺三千多款,另外在《独家秘技》、《会员专区》、《小本创业专栏》、《满汉全席》、《大赛菜品》等栏目里面也已收录近两万道各式菜谱,而且还在持续收录与完善之中。这些菜谱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解析详细,相信会对酒店经营者、厨房管理人员、专业厨艺爱好者以及名吃佳肴制作加工企业在菜品调整、新菜推出、经营思路等方面有一定的实用参考价值。
会员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