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名吃

潮汕这三大“吃山”之道不可错过,除了潮汕小吃,还有……

2018/3/20 0:01:40  来源:美食导报


  有人说,潮汕美食当属吃海尝海。殊不知潮汕实乃一面向海,三面背山的小天地,不仅山区腹地广阔,而且有着富饶的平原地带。所以真正识货懂吃之人,


  自然知道潮汕美食还要数靠山吃山这一精华的部分。


  在潮汕地区,有三大“吃山”之道是不可错过的。第一是潮汕的卤水,近乎灵魂式地演绎了潮汕美食文化的深刻精髓;第二是潮汕的小吃,来源于当地人善于本地物产,和敬神供神而流传下来的精品美食;第三是功夫茶,潮汕人无时无刻都惦记的饮食习惯。


  “专家点评”:榕江大酒店老板、传奇潮菜烹饪大师林传裕这样说过:“如果要选一种能代表潮菜的美食,卤水肯定是潮汕地区标志性的味道。”


  【卤水】潮汕美食的代表


  尽管潮汕各家的卤水秘方不同,不同地区的风格也各异,但总的来说,潮汕地区的卤水以口感为先,卤水香味浓,不带甜感,香里透着一丁点焦糖的味道。


  潮汕各地都出卤水,其中以汕头、澄海的卤水为大家广泛认可。潮汕卤水以鹅为主要材料,尤以原产于饶平(一说是澄海)的狮头鹅为大上乘,同时又兼卤猪手、牛肉等材料。

  据说在物资缺乏的时代,卤水是用来下饭的。那咸而浓郁的风味,满足了当时人们的饱腹之欲,也让一碗“糜”不再孤寡,更加滋润丰腴。


  当时潮汕人为了解决温饱问题都养鹅,有的一家养30头,有的养50头,过节前卖掉以换粮食。


  鹅粗养,个头大,肉却粗糙称不上好吃,潮汕人于是将其制成卤水鹅,让味道丰富起来。


  正宗的潮汕卤水颇有个性,专挑鹅最难啃的部位做卤水,包括鹅脖子、脖子以上部位、内脏和四肢,而整个鹅身则出口到香港换生活品,其实这是生活所迫。


  直到改革开放以后,卤水鹅肉才算被潮汕人接纳。


  据林传裕大师介绍,正宗的潮汕卤水由五大要素组成:南姜、大蒜头、桂皮、丁香、八角,而精髓在于大蒜头是不准剥壳的。所以有道是:一缸数十年正宗老卤,价值可连城。


  不过,卤水的口味也正在进行一场由咸向淡的历史演绎。如今的卤水,清淡许多,大蒜头不放了,而且家家的卤水秘方都不同,其特色也明显不同。比如澄海卤水偏咸,潮州卤水着重香料配搭,汕头卤水口味最清淡。


  【小吃】繁花似锦美名远播


  在广东乃至全国,潮汕小吃的美名远播,深受大大小小吃货们的喜爱。驰名全国的牛肉丸不在话下,还有潮州粿条、春饼、腐乳饼、糯米胀猪肠、尖米丸、猪脚圈……每一种都极具特色,都可让你舌尖蠢蠢欲动。

  牛肉丸,天下第一丸


  牛肉丸是潮汕最着名的、最具代表性的特色美味小吃,素有“天下第一丸”的美誉,其选材和制作也相当讲究。


  正宗、上好的潮汕牛肉丸必须选用公黄牛的牛后腿、胸、背、臀上的精肉作为原料,而且要将上面的筋膜剔除干净。一头千余斤的黄牛屠宰后约有300多斤肉,只有不到1/4的肉能够用来制作牛肉丸。


  牛肉丸对牛肉的新鲜度要求很高。


  潮汕宰牛的方式是传统的活牛切腹,这也保证了肉在解剖过程中都是鲜活的。从屠宰到制作牛肉丸整个过程不超过6小时。制作丸子的牛肉要带着温度,微微能看得到肌肉的跳动,手指轻碰一下,能感觉到肉表面的微微粘性。


  传统牛肉丸的制作不能像制作普通肉丸那样将肉切碎后剁烂,潮汕人用两根特制的铁棒,每根约重1.5公斤,横截面呈方形或三角形。将牛肉顺着肉纹切成条,放在砧板上。手执两把大铁棒,左右开弓。

反复捶打,直至把牛肉打成肉浆,才能使肉泥保持较长的肌肉纤维,从而在成丸后产生强韧的弹性和脆爽的口感。后通过搅拍、手挤、勺挖成丸。“潮汕牛肉丸是从客家人做的牛肉丸转化过来的。也就是说,牛肉丸起源于客家地区。据说,在民国初年,有一客家人,在潮州南门外摆卖牛肉丸汤,价钱便宜,口感脆滑,汤水鲜甜。当地有一个土名和尚、正名叶燕青的人,非常喜欢吃牛肉丸,成为这客家牛肉丸的常客,后发展成为好朋友。这客家人感其情谊,于是把客家牛肉九的制法传给了叶燕青。后来,叶燕青对牛肉丸的制法逐步加以改进,他制作的牛肉丸汤,在潮州也出了名。久而久之,便逐渐发展成为潮汕的一道名小吃。


  米粿,蜚声海内外在潮汕小吃中“靠山”而作的美食中,米粿类小吃是不可不提的。米粿的流行跟潮汕人祭神拜祖的传统息息相关。“时节做时粿”,过去每逢不同的节日潮汕人都要做不同的粿祭拜祖先。


  “粿”大多指用大米为原料制作的食物,而那些连大米都紧缺的人家,则以薯粉代米作粿皮,于是又有了韭菜粿、各种菜、豆馅的无米粿、水晶球和蚝烙、丝瓜烙、马蹄烙等各类小吃。


  可以说,潮汕小吃中的各种包点、粿品、酥、饼、烙、粿条类,其初衷出于俭朴节约的敬神供品,经过名师长期的研制,演变、制作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潮汕美食文化,成为潮汕美食中最富有地方风味和美食特色。其中不少更成为了潮汕名美食、名小吃,蜚声海内外。


  春节至元宵期间要做鼠曲粿、红桃粿、菜头粿、天粿、酵粿等,取其吉祥之意,清明节要做朴籽粿,端午节要做栀粿,盂兰节要做白桃粿等。


  不同村子里的人又根据本地食材和风俗的不同制作不同的粿,流传于潮汕民间的粿品种类极为丰富。


  【功夫茶】生活最滋润的陪伴


记得在南澳岛上,记者看到了一幕渔民在归来的渔船上围坐喝功夫茶的画面,至今印象尤深。


  你可以想象得到的一件事是:潮汕人只要有空闲的时间,就有功夫茶陪伴。


  功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一带最为盛行,是中国古老的汉族茶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茶道。喝功夫茶是潮汕人一项日常生活中最平常不过的事了,饭后闲时,或是客人来访、好友相见,必以一壶茶来陪衬。

  所谓功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与茶具的结合。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和特有的茶具,此功夫,乃为沏泡时的学问,品饮的功夫。


  功夫茶对茶具、茶叶、水质、沏茶、斟茶、饮茶都十分讲究。功夫茶壶很小,只有拳头那么大,薄胎瓷,半透明,隐约能见壶内茶叶。


  杯子则只有半个乒乓球大小。茶叶选用色香味俱全的茶叶,以半发酵的为最佳。


  放茶叶一般都是放半壶,冲过后茶叶会展开,刚好呈一壶满的状态。水最好是要经过沉淀的,沏茶时将滚烫的热水灌进壶里,马上冲出来,头道茶要倒掉,这主要是出于卫生的考虑。


  斟茶时,三个茶杯放在一起,不能斟满了这杯再斟那杯,而要轮流不停地来回斟,以免出现前浓后淡的情况。饮时先喝一小口,慢慢品,一边品着茶一边谈天说地,这叫功夫。功夫茶茶汁浓,碱性大,刚饮几杯时,会微感苦涩,但饮到后来,会愈饮愈觉苦香甜润,使人神清气爽,特别是大宴后下油最好。


  在潮汕本地,家家户户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即使乔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闽南人、潮汕人,也仍然保存着品功夫茶这个风俗。可以说,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功夫茶的存在。

旺菜秘籍
所谓旺菜,多数可溯源到各地传统名菜,经创新改进、取精补拙,遂成为当今各菜系的代表之作、各餐饮机构的特色名菜、名店招牌菜等。其中大成者甚至在全国所有城市大行其道、久盛不衰。其强大生命力应归功于菜品自身的独到之处,或风味独特、或鲜美可口、或以独家秘方取胜、或以名优原料入馔、或以精良制作体现……

本站“旺菜秘籍”栏目已收录火爆旺菜、创新菜、名店名菜的详细制作工艺三千多款,另外在《独家秘技》、《会员专区》、《小本创业专栏》、《满汉全席》、《大赛菜品》等栏目里面也已收录近两万道各式菜谱,而且还在持续收录与完善之中。这些菜谱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解析详细,相信会对酒店经营者、厨房管理人员、专业厨艺爱好者以及名吃佳肴制作加工企业在菜品调整、新菜推出、经营思路等方面有一定的实用参考价值。
会员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