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典故

话说“全家福”

2017/7/13 10:26:15

 “全家福”菜品,寓意有二层:一为大而全,则品种的数量多;二为“福禄寿喜”的祝福,但“全家福”菜品的由来,众说纷云,今择录三则:

   秦代“全家福”

  据传,公元前200多年,秦始皇听信了丞相李斯的谗言,大举焚书坑儒。数不清的史书被焚毁,数以千计的儒生被活埋,有几个书生被活埋时侥幸逃脱,他们乘黑夜偷偷地爬了出来,躲在山林中。其中有个叫方财的儒生,在山林躲了几日后,实在饿得没有办法,便在夜间偷偷地回到家中,妻儿见了悲喜交加。为了活命方财不得不含泪告别妻儿,流落他乡。数年后,秦始皇去世,秦二世登基,这时方财才大胆地返回家园。谁知两年前家乡发生了一场罕见的大洪水,妻子、儿女失踪不知流落到何方,方财悲愤交加,感到一个人活在世上没有什么意思,还不如死了的好。于是,他跳入滚滚河水中,恰巧这时有位打渔人经过此处,将他救起。渔夫对他说:“前年发大水时我救起了一名少年,也姓方,我见他老实诚恳便收他成了我的女婿”。渔夫将方财领到自己家,见到了渔夫的女婿,方财一下子就认出他正是到处寻找的亲生儿子,父子俩抱头痛哭了一场。在渔夫的全力帮助下,方财又找到了流落街头的妻子和女儿。为了庆贺方财一家死里逃生,渔夫特地请来厨师,特别为他们做了一道菜,名叫“全家福”。乡亲们吃了赞不绝口,一传十,十传百,后来传入宫廷,成了宫廷名菜。“全家福”寓意合家团聚,美满幸福,吉祥如意。

   明代“全家福”

  明成祖(朱棣)为明代的第三位皇帝,年号永乐。他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第四个儿子,11岁时被封为燕王,20岁离京师金陵(今南京),赴藩邪所在的北平(今北京)。

  明代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初十,朱元璋病逝,皇太子朱允炆即位,采纳齐秦、黄子隆等人意见,实行大规模削藩。次年(1399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发动“靖难之役”,最终攻破京师金陵,争取帝位。

  永乐帝在位期间,设奴尔十都司,管辖今黑龙江。解除藩王兵权,巩固中央集权,从金陵迁都北平,促进南北交流;屡次御驾亲征,打击蒙古势力,派郑和出使南洋、东非等地,加强中国与亚非国家交往;命解缙等编撰《永乐大典》,保护古代文化典籍。因此,他被世人称为明代最具深谋远虑的“开明之君”。

  关于明成祖御定“全家福”的菜名,还有一段传闻。朱棣在金陵夺取帝位后,于公元1404年,封其长子朱高炽为皇太子,并在这一年的元宵佳节,携皇后徐氏(明代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的长女)、皇太后和后来的皇太孙朱瞻基等微服上街观灯,深夜回宫感到腹中饥饿,遂令太监传膳。

  御厨们措手不及,只得将现有的海参、鲍鱼、鱼肚、鱼翅、鸡肉、鱼肉、虾仁、青菇以及蹄筋等放入锅中,烩成一道菜进献。不曾想永乐帝颇喜食之,随即问道:“此菜何名?”御厨见皇帝全家合餐,急中生智答奏:“此菜特为庆贺皇上全家合餐而制,尚未有名”,永乐帝闻此言大喜,遂御定此菜为“全家福”。

   上海“全家福”

  “全家福”是上海的名菜。此菜上至宫廷御厨,下至各地菜馆都在做。但始于何时?却无考证。

  传说,他的由来与清代乾隆皇帝有关。说的是乾隆皇帝第六次下江南时,首先来到南京城,驻守南京的两江都督一面率领地方官员迎接圣驾,一面命厨师烹调精美丰盛的筵席进奉。

  上席后,鸡鸭鱼肉、山珍海味样样齐全,乾隆见后并不下箸,因为没有江南风味的好菜肴而感到有些扫兴。总督见此情景,忙与厨师商量,再做一些好菜。厨师便用海参、鸡脯肉、火腿、怀仁等近二十种原料,加调味烹制成一道炒菜,特意将虾仁放在上面。上桌时,热气腾腾,香味扑鼻,乾隆用勺一尝,觉得滋味鲜美,就笑道:“这个菜好!”当乾隆问及此菜何名时,厨师禀道:“皇上至此,我们全家都有福,特制作一个全……”话未讲完,乾隆说:“那就叫‘全家福’吧!”从此它便成为江南名菜,并流传各地。

  清代官员每到各地巡访,头一道菜都是“全家福”。

旺菜秘籍
所谓旺菜,多数可溯源到各地传统名菜,经创新改进、取精补拙,遂成为当今各菜系的代表之作、各餐饮机构的特色名菜、名店招牌菜等。其中大成者甚至在全国所有城市大行其道、久盛不衰。其强大生命力应归功于菜品自身的独到之处,或风味独特、或鲜美可口、或以独家秘方取胜、或以名优原料入馔、或以精良制作体现……

本站“旺菜秘籍”栏目已收录火爆旺菜、创新菜、名店名菜的详细制作工艺三千多款,另外在《独家秘技》、《会员专区》、《小本创业专栏》、《满汉全席》、《大赛菜品》等栏目里面也已收录近两万道各式菜谱,而且还在持续收录与完善之中。这些菜谱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解析详细,相信会对酒店经营者、厨房管理人员、专业厨艺爱好者以及名吃佳肴制作加工企业在菜品调整、新菜推出、经营思路等方面有一定的实用参考价值。
会员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