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典故

揭阳芥蓝的传说

2017/8/6 12:50:49

    芥蓝菜,属十字花科蔬菜,是我国的特产蔬菜之一,深受人们的喜爱。苏轼《老饕赋》就有诗云“芥蓝如菌蕈,脆美牙颊响”,形容芥蓝有香蕈的鲜美味道。潮汕地区盛产芥蓝,而揭阳芥蓝尤为出名。


    桃山黄花芥蓝


    芥蓝一般都是开白花的,唯独揭东县炮台镇桃山村的芥蓝是开黄花的。昔时,桃山芥蓝的产地仅在该村的红门楼围二畦“厝斗地”。园主精心栽培,结合气温土质适量施肥浇水,不断探索积累了一套生产经验。当菜苗长至四五寸时,按常规可以拔根收获,他们却留下两三片下脚瓣,让菜茎发芽至三四寸再割。这样—次栽培,多次收割。开花时菜杆不宜太高才割,味道尤佳。其生产经验后来传遍全村,四乡六里也仿效种植这个品种。该村栽培芥蓝菜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关于桃山芥蓝的由来,民间流传着许多生动的传说。据《揭阳县志》记载,六祖法师未出家时,不茹荤血,云游采摘野菜。一次,腹中饥饿,看见农家有以锅熬野味者,乃将野菜置其竹篮中,与野味同锅,隔开煮之而食,这种野菜后来为农家广泛种植,被称为“隔篮”。隔与格音近,将“篮”之“竹”头改为草字头,以表菜名,该菜在潮汕地区遂有“格蓝”之称。


    还有的传说更加神乎其神:相传南海观音菩萨遨游至桃山,腹饥,采得野菜数枚,因菩萨不吃生、腥,遂将野菜置于篮而投入农家牛肉鼎中,以隔荤素,煮熟食之,甚觉可口。后来,这里的人得到了启示,便种植起格蓝菜来了。另有一个传说:清朝乾隆帝南游至桃山村,宿于红门楼。晨起,到屋外散步,抬头见楼台上窗口立一美貌村姑,将洗脸盆的水泼向楼下格蓝菜地。这风流天子即景吟诗云:“山僻村姑赛天仙,惹朕情牵意留连。堪羡格蓝多艳福,得沾美人脂粉香。”桃山红门楼的格蓝菜经乾隆帝赋诗称颂之后,从此味道更加香脆好吃,而且菜叶上还沾着一层薄粉,像美人的脂粉。


    在炮台一带还流传着一则与桃山黄花芥蓝相关的民间掌故——桃山媳妇惊死老担家。原来,桃山村姑娘曾学烹调,出嫁到邻村为媳妇,第一次上灶台炒菜,火太猛,当投下格蓝洒上清水,火红的鼎面发出劈呖劈呖的爆响声;而勤劳的婆婆前一夜织布到更阑,身体又虚弱,被突如其来的响声惊吓而死。夫家一众责怨媳妇弄事作祟,闹上公堂。经多方调解,风波才算平息。


    棉湖红脚芥蓝


    棉湖的红脚芥蓝其叶呈马茸状,特色在于菜茎,以前为淡红色,后经接种而“脚”色殷红,外观更加出色,口感甚佳。棉湖红脚格蓝以棉湖新埔围的二三茬菜茎为佳,故民谣有“好鱼马鲛鲳,好菜棉湖格蓝 ”。


    棉湖红脚芥蓝菜由于气候、土质、管理以至烹饪方法的差别,再加上天时、地利关系,更让这种芥蓝名魁菜谱,海内共推,故《揭阳县志》称:格蓝“揭产以棉湖为最”。许多旅居东南亚的华侨回乡探亲时,最希望品尝的菜肴就是棉湖的红脚芥蓝,这足见它的魅力。林瑞芬在《侨社的餐厅》里对红脚芥蓝作了诗化的描述:“‘哦,格蓝花’!他们顾不得烫,饱尝‘这乡食’名不虚传!……别看这是一双平平凡凡的手,端来了热烘烘爱国心愿;别看这是简简单单的菜,它盛满了家乡的爱万端。”

旺菜秘籍
所谓旺菜,多数可溯源到各地传统名菜,经创新改进、取精补拙,遂成为当今各菜系的代表之作、各餐饮机构的特色名菜、名店招牌菜等。其中大成者甚至在全国所有城市大行其道、久盛不衰。其强大生命力应归功于菜品自身的独到之处,或风味独特、或鲜美可口、或以独家秘方取胜、或以名优原料入馔、或以精良制作体现……

本站“旺菜秘籍”栏目已收录火爆旺菜、创新菜、名店名菜的详细制作工艺三千多款,另外在《独家秘技》、《会员专区》、《小本创业专栏》、《满汉全席》、《大赛菜品》等栏目里面也已收录近两万道各式菜谱,而且还在持续收录与完善之中。这些菜谱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解析详细,相信会对酒店经营者、厨房管理人员、专业厨艺爱好者以及名吃佳肴制作加工企业在菜品调整、新菜推出、经营思路等方面有一定的实用参考价值。
会员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