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艺交流

三分技术七分火

2008/10/5 16:11:28

春秋时期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之战中,鲁国军事家曹刿避敌之锋,捕捉战机,在齐军“一鼓作气”时按兵不动,等对方第三次鸣鼓,士兵已“再而衰,三而竭”时,才挥兵出击,一鼓而克之,这是大家所熟知的故事。这个战争故事,对烹饪理论很有启发。军事上所谓“抓住战机”,在烹饪烧菜时则叫“掌握火候”。
  
在加热过程中,由于所使用的原料多样,质地有老有嫩、有硬有软,形态有大有小、有厚有薄,菜肴做成之后,质地的酥烂、脆嫩也各有区别。因此,在烹制过程中,要按照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火力和不同的加热时间,对原料进行加热处理,这就叫做掌握火候。火候是烹饪原料在加热至熟过程中,所用火力的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总称。也可用一个公式表示:火力 时间=火候。《吕氏春秋·本味》提出:“火为之纪”。苏轼擅长烹调,很讲究火候,总结出烧肉的13字经:“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举例来说,炒猪肝一定要旺火把锅里的油烧到温度在175 ℃~200 ℃之间,此时把用水淀粉拌好的猪肝放入锅内,快速翻炒,接着把配料倒入,淋入芡汁,颠翻两下即成。这其间最关键的就是掌握火候和油的温度。火力不足,热度不够,猪肝炒得时间过长,就会由嫩变老;相反,火力太旺,油锅太热,便会使得猪肝一爆一炸,(猪肝含有水分)也会影响嫩度,以至走味。简直可以这样说,掌握火候是中国烹饪中的最重要的关键之一。古人说:“物无不堪者,唯在火候,善均五味。”这就是说,火候不仅直接影响食物熟不熟,更重要的是关系到食物有没有滋味,能不能色、香、味俱全。
  
与火候相联系,还有一个使用不同的媒介物来传导热量的问题,说得通俗些,有的食物用油氽、油炸,这就是油传热;有的食物用水煮、水炖、水涮,这是水传热;有的食物用蒸汽蒸,如蒸包子、蒸饺子,这是蒸汽传热;有的食物用火烤、火烘,如吊炉烤鸭,这是热空气传热;还有些食物用热盐、热砂炒等特殊传热法,如炒花生、炒栗子,这是固体传热。这每种加热法同样存在着火候和加热时间问题,对食物产生生熟和滋味的变化。由此可见,中国菜之所以滋味无穷,就是因为它的烹饪方法,包括加热方法纷繁多样。光就“火候”来说,就要分火力、火度、火势、火时等诸多因素;再就“火力”而言,又要分急火(又称武火)、中火、慢火(又称文火)、微火。有时候,我们看到厨师使出浑身解数把油锅在灶口上提上放下,食品在锅里前后左右地翻滚,发出清脆的有节奏的响声,这些紧张动作,实际上都是在发挥烹饪中最关键的技术——掌握火候,力求适度。
  
袁枚也十分重视火候,强调准确用火。《火候须知》:“熟物之法,最重火候。有须武火者,煎炒是也,火弱则物疲矣。有须文火进,煨煮是也,火猛则物枯矣。……有愈煮愈嫩者,腰子、鸡蛋之类是也;有略煮即不嫩者,鲜鱼、蚶蛤之类是也。……屡开锅盖,则多沫而少香;熄再烧,则走油而味失。……司厨者能知火候而谨伺之,则几于道矣。”他阐述了火力大小与用火时间对馔肴质地的影响,叙述用火不当而出现的弊端,要求人民谨慎地用火。他还在戒单中从反面说明用火的重要。“若肉中之油半落汤中,则汤中之味反在肉外矣。推原其病有三:一误于火太猛,滚急水干,重番加水;一误于火势急停,即断复续;一病在于太要相度,屡起锅盖,则油必走。”(《戒火锅》)中他反对火锅,“各菜之味,有一定火候,宜文宜武,宜撤宜添,瞬息难差,今一例以火逼之,其味尚可问哉!”这里,我则认为袁枚对火锅的论述有一定片面性,因为只要掌握火候,学会如何调节火力大小、用火时间的长短,相信定能烹制出好的馔肴。毕竟,在现代生活中,火锅一年四季皆有之。就火锅而言,火是其灵魂,火不但能让食物成熟,更重要的是由火营造了一种暖意融融的氛围。或许这就是火锅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吧!如果没有了火候,必将影响了其生命力。但总体来说,袁枚关于火候的论述是较正确的,值得借鉴。
  
另外,袁枚还对用火失误提出了补救措施,“烹鱼者,宁嫩毋老,嫩可加火候以补之,老则不能强之再嫩矣。此中消息,于一切下作料时,静观火色,便可参详。”
  
从如下的几个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前人是怎样在火候上潜心钻研的:清宫御膳房里的名菜“熟鱼活吃”是另一种烧法:取活鱼,刮去两面的鱼鳞,开腔、去脏,鱼身两侧划上几刀,裹匀挂糊,捏住鱼头,把鱼身放入急火的油锅内,用热油速炸半分钟至熟,再用葱、蒜、姜丝、白糖、酱油、湿淀粉、醋等调成糖醋汁一浇即成。当盛入盘中端上桌时,鱼还鳃动嘴张,微微抖动,这道菜鱼肉特别鲜美,关键全在于厨师技术熟练,操作迅速,掌握火候恰到好处,如火力过大,鱼在锅内时间过长,势必把活肉变成死肉;火力过小,时间过短,则鱼肉不熟,而其中的风味物质也难以产生,吃起来的味道也不尽人意。
  
袁枚《随园食单》还载“云林鹅”的烧法:“倪云林集中载制鹅法:整鹅一只,洗净后用盐三钱擦其腹内,塞葱一帚,填实其中,外将蜜拌酒通身满涂之;锅中一大碗酒、一大碗水蒸之;用竹箸架之,不使鹅身近水。灶内用山茅二束,缓缓烧尽为度;俟锅盖冷后,揭开锅盖,将鹅翻身,仍将锅盖封好蒸之;再用茅柴一束,烧尽为度。柴俟其自尽,不可挑拨,锅盖用绵纸糊,逼燥裂缝,以水润之。起锅时,不但鹅烂如泥,汤亦鲜美。以此法制鸭,味美亦同。每茅柴一束,重一斤八两(900 g)。擦盐时,掺入葱椒末子,以酒和匀。云林集中载食品甚多,只此一法试之颇效,余俱附会。”这就是蒸汽传热法,旨在把鹅蒸熟蒸透,而且还要保存鹅的原汁原味。这种烧法原是元代大画家倪云林所发明,被袁枚所赏识,得以出名。此方法是一种加热新方向,因为此种加热既节省时间又节约能源。另外,现代人既要求菜肴上桌快又要求原料新鲜,而这种方法对于新鲜原料的快速加热非常有效。可见火候在蒸制菜肴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袁枚对燃料加热过程叙述得特别详细,足见他对火候适度的重视。
  
饮食行业中有句俗话:“三分技术七分火”。掌握火候,确实是衡量厨师经验和技术的一柄标尺,也是烹饪成功与否的关键。现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炊具由原来的炮台灶、平台灶、铁板灶到电子操纵的电炉、烤箱、微波炉,完全可以按照程序规定自动操作,但若没有正确把握好火候也是无济于事,不能烹制出美味的佳肴。
旺菜秘籍
所谓旺菜,多数可溯源到各地传统名菜,经创新改进、取精补拙,遂成为当今各菜系的代表之作、各餐饮机构的特色名菜、名店招牌菜等。其中大成者甚至在全国所有城市大行其道、久盛不衰。其强大生命力应归功于菜品自身的独到之处,或风味独特、或鲜美可口、或以独家秘方取胜、或以名优原料入馔、或以精良制作体现……

本站“旺菜秘籍”栏目已收录火爆旺菜、创新菜、名店名菜的详细制作工艺三千多款,另外在《独家秘技》、《会员专区》、《小本创业专栏》、《满汉全席》、《大赛菜品》等栏目里面也已收录近两万道各式菜谱,而且还在持续收录与完善之中。这些菜谱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解析详细,相信会对酒店经营者、厨房管理人员、专业厨艺爱好者以及名吃佳肴制作加工企业在菜品调整、新菜推出、经营思路等方面有一定的实用参考价值。
会员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