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名吃

再兴叉烧被称为香港叉烧之王,CNN说它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2018/10/5 18:28:02  来源:艺非凡

若没点情怀,

人生该有多无聊。

再兴烧腊  

烧腊之于香港,

就如拉面之于兰州,

火锅之于四川。

而在烧腊遍地的香港,

有一家破旧且毫不起眼的小店,

居然成了当之无愧的叉烧之王。

“再兴是叉烧的同义词,  

是40款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香港食品。”  

这是美国CNN说的。

“再兴的叉烧是全港最佳。”  

这是蔡澜说的。

“再兴是香港的红牌餐馆。”  

这话是香港旅游发展局说的。

“吃了再兴的叉烧,  

才知道原来20多年来     

吃过的  叉烧都不叫叉烧!”  

这是吃完叉烧饭后的罗志祥说的。

2011年、2014年和2016年,

均入选《米其林指南香港澳门》。

从早上10点营业到晚上打烊,

门前长长的人龙就从未消停过。

一张小小的圆桌,

至少得要挤上五个人。

“一份叉烧饭,

叉烧要半肥廋的。”

凳子还没坐热,

菜品已经送到眼前。

大家像是约好一般,将食物一扫而空,

擦擦嘴,毫不留恋地转头离去,

从头到尾,不过十余分钟。

上一位食客前脚刚走,

在门口等候已久的食客迅速补上,

两眼发光地等待着即将到来的美味。

一天下来,

再兴这个小小的店面,

竟然就能卖出500斤、2000件烧腊!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香港,

能坐实烧腊之王的名号,

再兴自然不是一家普通的小店。

从光绪年间经营至今的广东烧腊,

如今掌店的已是第四代传人,

是名副其实的百年老店。  

不同于现在流行的自动化烤制,

除了个头过大的乳猪,

所有的烧味都是同一个烧炉的出品,

而这个烧炉,竟然还是二战前的款式!


没有温度计,

对温度的掌控全凭师傅的一双手。

通过反复触碰烧炉的温度,

通过细细观察烧味的着色程度,

来判断一份烧味是否合格。

而招牌的叉烧,

制作工序更是繁复。

选取肥瘦对半的梅头肉,

汆水后涂上腌料,

反复烧制三次,

直到色泽红亮,

皮脆肉嫩。

而涂抹多少腌料,

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

全凭工作了40余年的调味员,

一次次尝试,确定出最适合    

当天的腌料份量。

多年的经验下来,

当肉到手的那一瞬,

就能准确判断出肉的重量,

大致估摸出需要的腌料份量。

再兴出品的每一块叉烧,

咸甜适中,肥瘦得宜,

其中的分寸拿捏,

无疑是再兴的独门绝技。


虽然名声赫赫,

但再兴烧腊却恍若未闻。

没有增添菜品,

没有开设分店,

没有与任何品牌合作,

甚至没有提升一分钱。

还是那家小小破旧的门面,

店里还是极具年代感的装修,

最招牌的叉烧饭价格,

也还停留在30港币。

问及当前的掌门人周巧合,

也不过淡淡回答:

“全手工生产,每日产量有限,

单单是店里的订单,都只能勉强完成。

机器化、标准化虽然很方便,

但总是有许多的细节无法兼顾,

虽然味道也不错,

但总是比全手工缺点味。

没必要为了大批量生产,  

放弃让烧腊更完美的机会。”  


虽然规模化生产能大大提高利润,

但依旧选择放弃,总不能,

对不起祖辈流传下来的手艺呐!

在香港的街头,

依旧有着这样一家小店。

它门面隐密、店里环境破旧,

但门前总是排着长长的队伍;

它座位拥挤,却没人介意,

每个人都乐呵呵地挤在陌生人中,

扫荡眼前简单的快餐。

不管外界如何喧嚣,

依旧用心做好手头烧腊,

选取最合适的食材,

用最合适的搭配,

做出最好吃的烧味。

珍惜羽毛,

坚守着祖上留传下来的手艺,

并尽自己所能,将其做到极致。

择一事,

终一生。




旺菜秘籍
所谓旺菜,多数可溯源到各地传统名菜,经创新改进、取精补拙,遂成为当今各菜系的代表之作、各餐饮机构的特色名菜、名店招牌菜等。其中大成者甚至在全国所有城市大行其道、久盛不衰。其强大生命力应归功于菜品自身的独到之处,或风味独特、或鲜美可口、或以独家秘方取胜、或以名优原料入馔、或以精良制作体现……

本站“旺菜秘籍”栏目已收录火爆旺菜、创新菜、名店名菜的详细制作工艺三千多款,另外在《独家秘技》、《会员专区》、《小本创业专栏》、《满汉全席》、《大赛菜品》等栏目里面也已收录近两万道各式菜谱,而且还在持续收录与完善之中。这些菜谱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解析详细,相信会对酒店经营者、厨房管理人员、专业厨艺爱好者以及名吃佳肴制作加工企业在菜品调整、新菜推出、经营思路等方面有一定的实用参考价值。
会员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