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艺交流

说“香椿”

2009/8/10 22:03:05
文/然也

提起香椿,许多人除了知道它的叶芽是一种美味野蔬外,其他可能了解得并不多。其实,香椿的“生平事迹”很值得一说。

香椿,古时也称械、檬、梅等。我国是香椿的故乡,早在三千多年前诞生的《诗经》中,我国先人就曾提到过香椿:“我行其野,蔽芾其樗。”由于香椿含有大量的芳香物质,能发出特殊的香气,所以其叶芽自古就被人们视为蔬中珍品。相传,清康熙皇帝就特别喜食香椿芽,曾四次驾临河北景忠山品尝香椿,并钦点景忠山香椿为朝廷贡品。清末,著名政治家康有为曾应张勋之邀来徐州皇藏峪会晤,峪寺僧人以盐腌香椿芽款待他,椿芽美味令他赞不绝口,诗兴大发,遂作《咏香椿》诗一首:“山珍梗肥身无花,叶娇枝嫩多杈芽。长春不老汉王愿,食之竟月香齿颊。”据说,由于康有为的这首诗,皇藏峪的香椿芽身价超凡,名扬四方。

古人喜吃香椿,有许多文籍记载。明代《救荒本草》说:“采(香椿)嫩芽炸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明代《农政全书》也说:“其叶自发芽及嫩时,皆香甜,生熟盐腌皆可茹。”清代《素食说略》则说:“香椿以开水焯过,用香油、盐拌食之甚佳。与豆腐同拌,亦佳,清香而馥。”古人还常用香椿制品作调味之料,清代《养小录》中就曾说:“香椿切细,烈日晒干,磨粉,煎腐入一撮。不见椿而香。”古人还把香椿用来泡茶,明代《花木考》说:“采椿芽食之以当蔬,亦有点茶者,其初茁时,甚珍之。”

不过,除了食用,在我国传统观念中,香椿还是古人心目中的“长寿树”。庄子《逍遥游》有说:“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李时珍《本草纲目》也说:“椿樗易长而多寿考。”香椿既是古人眼里的“长寿树”,因此古人常用“椿年”、“椿令”来祝福老人长寿。也因椿树“长寿”,故椿树又常被古人用来喻之父亲——古人称父亲为“椿庭”,母亲为“萱堂”。古诗有云:“知君此去情偏切,堂上椿萱雪满头。”这里的“椿萱”,就是指父母。

当然,香椿最主要的用途是食用。香椿入馔,烹调方法甚多,炒、拌、蒸、炝、炸等均可,典型的菜肴则有北方的“香椿拌豆腐”、江苏的“香椿煎鸡蛋”、四川的“椿芽炒鸡丝”等。说到吃食香椿,特别要说的是,济南人不但也有喜食香椿的习惯,而且还发明了一种独特的吃法“炸香椿鱼”:将嫩香椿洗净,沥净水分,加盐后揉搓均匀,再在调好的面糊中蘸匀,放入热油中炸黄,取出食之——此种吃法因整枝香椿炸成后状似鱼形,故济南民间称之“炸香椿鱼”。

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讲,吃食香椿十分有利于身体的营养均衡。现代营养学分析断定,香椿的维生素含量比番茄高一倍以上,蛋白质含量也居木本蔬菜之冠。此外,香椿还有大量的天然醇素、粗纤维、胡萝卜素、尼克酸、钙、磷、铁等多种成分和元素。其中的天然醇素除了有净化血液和消除精神疲劳的功效外,还能提高肠道的吸收能力。而香椿丰富的维生素、胡萝卜素等物质,则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并有很好的润滑肌肤的作用。

香椿还可入药,我国民间素有“食用香椿,不染杂病”之说。我国古药典对香椿入药多有记载,《本草纲目》说香椿性味苦寒,入脾胃经,有清热解毒、美容养颜、涩肠止血、健胃理气、杀虫固精之效;《唐本草》则说用香椿叶煎水,可洗疮疥,消炎防腐止痒。而现代医学研究则表明,香椿对金黄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痢疾杆菌和伤寒杆菌都有明显的抑杀作用,可治痢疾、泌尿道感染等病。

旺菜秘籍
所谓旺菜,多数可溯源到各地传统名菜,经创新改进、取精补拙,遂成为当今各菜系的代表之作、各餐饮机构的特色名菜、名店招牌菜等。其中大成者甚至在全国所有城市大行其道、久盛不衰。其强大生命力应归功于菜品自身的独到之处,或风味独特、或鲜美可口、或以独家秘方取胜、或以名优原料入馔、或以精良制作体现……

本站“旺菜秘籍”栏目已收录火爆旺菜、创新菜、名店名菜的详细制作工艺三千多款,另外在《独家秘技》、《会员专区》、《小本创业专栏》、《满汉全席》、《大赛菜品》等栏目里面也已收录近两万道各式菜谱,而且还在持续收录与完善之中。这些菜谱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解析详细,相信会对酒店经营者、厨房管理人员、专业厨艺爱好者以及名吃佳肴制作加工企业在菜品调整、新菜推出、经营思路等方面有一定的实用参考价值。
会员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