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艺交流

决胜烹饪大赛名利场的N个秘诀

2017/9/30 23:57:35

  各种烹饪大赛是和中国的改革开放一同起步的。近些年来,各种名目繁多的烹饪大赛的举办,对于促进厨师厨艺交流和提升,促进餐饮界繁荣起到了积极作用。

  对于一个厨师来说,如何从这些大赛中脱颖而出,如何通过精心准备,成为大赛赢家,显然是每一个参赛选手关心的话题。

  《名厨》特别制作本专题,揭密一些大赛夺冠选手的秘诀,以及大师们为什么会把好感的票投给某位选手?希望这些经验对厨界同仁们有所帮助。


  一 大赛:是一场厨界名利场的盛宴吗?


  1 一大批烹饪名家从各种大赛中脱颖而出

  对于一个普通厨师来说,就像一个体育运动员需要奥运会那样,只有通过各种烹饪比赛,才能有崭露头角的机会。

  央视的满汉全席等烹饪大赛就捧红了不少新人。那些央视烹饪大赛金银、铜得主们,通过央视强大的传播能力,很快成为厨师圈里的明星。有名了,身价自然也开始看涨,走下大赛奖台,各种餐饮企业的绣球,餐饮投资合作等接踵而至。

  作为最早的电视烹饪大赛的组织者,中国电视策划人也曾对这种烹饪比赛的受众影响等心存疑惑。但是他们很快意识到,这样的大赛不仅仅是厨界的盛会,老百姓也特别好奇那些精美的菜品是怎样出炉的?

  “把观众引领到对于厨艺的欣赏上,一次烹饪大赛就是美食文化的传播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位资深烹饪大赛的电视策划人如是说。

  在这样的大赛后面,我们往往看到专家和权威机构的身影。这位电视制作人透露,一般的大赛程序是这样的先找专业的权威的烹饪机构合作,依靠电视强大的传播渠道来宣传,同时商业化的运作——比如找赞助商赞助大赛等——一套完好的商业烹饪大赛的程序就这样完成了。

  笔者搜索近些年来通过各种大赛夺冠的选手们,有的成为中国烹饪大师,有的成为新星俱乐部的会员,有的已经是某个餐饮企业的掌门人。总之,许多人承认,没有这些大赛,他们可能还在后厨默默无闻,一些大赛就像厨界的奥运会一样,让他们一赛成名,从此命运就此被改变。


  2 大赛的游戏规则


  正因为各种烹饪大赛是名利的集中地,所以渴望通过大赛一举成名的人太多了。因此,就像央视青歌赛等一样,烹饪大赛的权威性和公正性从一开始,就受到业内的关注。

  在努力做好服务选手的同时,各种类型的烹饪大赛也在从不同的方式来保证公平性。

  电视烹饪大赛的公平性容易有目共睹。因为面对着镜头,再有私心的评委也很难当着全国观众的面,循私舞弊。而且,为了保证这种大赛的公正性,大赛的组织者一般从两方面来设置评委规则。

  一是强大的人数众多的评委团。一方肯定某个选手还不算,必须更多的评委肯定才算数。同时,拒绝选手贿赂。有的大赛组织机构在赛前会收缴评委的手机等,让评委集中入住某个宾馆,而对于一旦发现的选手贿赂评委行为,实行取消参赛资格等重罚。

  二是强大的观众评审团。以前的大赛得主可能完全是专家说了算,现在的大赛组织者为了保证公平性,一般还会设立评审团。评审团可能由一些美食评论家、爱好者组成,也有可能以媒体人士,家庭主妇为主,总之,对于选手来说,现在要在大赛中脱颖而出,不但要征服评委,还要征服观众。没有真正的厨艺是过不了关的。

  但即使如此,一些烹饪大赛上传出来的不公平现象,还是让厨界诟病。怎么改善这一现象,显然需要整个行业反思,而道路也将任重而道远。


  3 大赛的商业赢利点


  好的烹饪大赛,对于主办方来说,常常是名利双收的事情。一场大赛办下来既团结聚拢了餐饮圈的各种资源,同时又为广告招商等,打下了良好平台。

  目前,中国各种烹饪大赛的赢利方式有以下这些:

  ◎一是收取选手报名费。选手报名费虽然不多,但是聚少成多,可以弥补一些大赛组织者操办大赛的成本等。

  ◎二是广告招商。就像超女海选赢得蒙牛的赞助一样,各种烹饪大赛的组织机构当然都希望自己的大赛成为业内NO1.具有广泛的影响力等。有了影响力,相关广告商自然趋之若鹜。

  ◎三是签约得奖选手。我们以海选超女为例,选手得奖后,天娱公司及时签约,让选手们巡回演出等,从中赚得钵满盆满。目前,业内呼吁举办机构是否也可以模仿娱乐圈的签约制,对于各种烹饪大赛出来的明星选手进行包装等?

  正因为看到烹饪大赛的良好“钱”景,近些年来,名目繁多的大赛层出不穷,在大赛同质化的时候,细分化大赛市场也在所难免。

  所以,现在才会有西餐烹饪大赛,有满汉全席,有西点三文鱼大赛等,越来越细分化市场的背后,反映出人们对这个市场的良好信心。


  二 13个秘诀让你晋级大赛


  如何能从一场大赛中脱颖而出?综合近些年来各种大赛的选手们的经验,归纳出来不外乎如下:


  1 充分理解熟悉比赛中的各项规则

  参赛选手接到大赛规则后要仔细阅读理解。大赛规则是比赛原则,也是参赛选手的比赛指南。选手对此必须了如指掌。如参赛品种的制作时间是多少?有哪些具体要求?是否可以带加工过的原料?特别是禁止使用哪些原料和色素等。都要掌握得清清楚楚,这样就可以避免造成失误。

  例如,2002年的全国淡水鱼比赛规定,主料必须是淡水鱼。有的选手却用了大量的琼脂做主料,虽然手法细腻,造型美观,但没有突出淡水鱼主料,违反了大赛规定,被判为零分。另外中餐大赛都规定禁止使用人工色素,但几乎每次大赛都有选手违反规定,造成了不应有的失误。

  2 设计好参赛菜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熟悉掌握比赛规则后,就要着手准备设计参赛品种。参赛品种设计得好与坏,对比赛成绩有很大的影响。选手最好选用自己最拿手最有把握的菜品,最擅长的技艺再加上精心设计而形成的作品去参加比赛。在设计上,创作上,有些选手由于经验不足,往往会出现一些误区。


  3 使用高档原料就能拿高分,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

  在评分标准上从没有规定过原料标准,无论使用什么样的原料,只要发挥得好,均可得好分数。原料档次不是拿好成绩的决定因素。更要强调的是依法选料,即原料的选用必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的相关规定为基础和准绳,以确保原料的安全卫生。禁止使用国家保护的动植物资源。


  4 造型热菜要以食用价值为主

  菜点的造型是构成菜点形式美的主要因素,是厨师内心情感表达的艺术语言,是满足饮食活动中心理审美需求的重要手段。新颖而又格调雅致,能给人赏心悦目,畅神悦情的艺术和情趣的享受。但菜点造型的构思要以尊重“人性化”为基础,要充分考虑人在饮食过程中的思维联想效应和情感好恶倾向,尽量避免有伤情绪的造型。如有的选手缺乏必要的研究,一味地大胆创新,不拘一格地追求完美逼真,创造性地制作出“金猴脸形”,“国家版图形”、“国旗”、“国徽”等图案,虽然悦目,却不悦情,反而让人“心有戚戚焉”。

  忽视了菜点造型构思和选择的基本要求,不注意菜点消费的联想效应和情感倾向,淡化烹饪的“人性化”原则,容易导致菜点创作陷入使人停杯举箸不忍食的情绪化误区。还有的选手造型时摆弄时间过长,导致菜肴变凉,失去了热菜的原有味道,导致菜肴失败。

  参赛菜点创作贵在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适当的装饰有助于提高菜品的艺术效果,增加菜点的审美情趣。但有的选手过分借助于形式上的雕琢,以求提高菜品的整体品位;或者出于对“美食”之美的片面理解,过分依靠“浓妆艳抹”的装饰,以求突出菜点的艺术效果。结果是三分菜点,七分装饰,好看的多,可吃的少。严重脱离了菜点的食用性的本质属性,有明显的喧宾夺主之嫌。

  突出烹饪的技艺性才是菜点制作的关键所在,其重点是刀工技术,汁芡、火候、调味等技法要在这几方面多下工夫。


  6 火候和调味要掌握技巧

  “味”是构成菜点质量诸要素的主体,是核心,也是大赛菜点分值的关键性评价性的指标。

  再美观的菜肴,味道不纯正。主味不突出或有邪味腥膻味等都注定拿不到高分。一些参赛选手没有充分认识到五味调和的难度,又不能充分掌握调味的技巧。而在选菜品时又选用双味型和新潮味型以及外来味型等,结果是“双味型”菜点因为调味环节的增多反而增加了评委扣分的机会。“香”和“味”是菜点质量评价指标,每道菜点评委都要品尝。味是菜肴的核心,在比赛中尤其要注重这一点。

  参赛品种要考虑菜肴的“质感”,这也是评判时最敏感的环节。

  质感主要是反映在菜点的火候运用是否得当。以往大赛中很少选用“爆,炒”等技法来显示菜肴的脆,嫩质感。这是因为菜品装盘后,要送达到评委处评判,这中间需要一定时间。对于火候要求极其严格的菜肴如“锅巴系列菜”,“拔丝系列菜”,先要了解场地、环境、气温、评委距离操作间的远近等条件,这些都要充分考虑到。若觉得某一方面不适宜,应不考虑选用这类菜品参赛。

  菜品的观感也是评定尺度之一。

  菜点的观感是指原料的配比,刀工、汁芡,色泽盛装器皿等方面的内容。观感是评委对一个菜品形成第一印象的首要因素,也是体现一名选手基本功的主要内容。在这方面选手们在选菜时应考虑的是汁芡问题,太多汁或太浓汁的菜品都是造成失误的因素,因时间稍长,汁芡是要变化的,有的变浓,变暗,影响菜肴的亮度。

  另外尝碟与正菜的一致也同样重要。

  比赛中规定,选手要提供给评委品尝的尝碟。在以往的比赛中有的选手在烹制正菜中投机取巧,为了形状和颜色等需要,正菜还没有完全成熟就端到评委桌上,而尝碟里却是熟透的,试图骗过评委。实际上评委是骗不了的,评委对正菜的评判也是非常认真的。


  7 注重盛装器皿的选用

  “美食还须美器”,参赛品种的量与盛器的大小应是协调一致,这是菜肴与器皿搭配的基本原则。有些选手对于菜点装盘的要求认识不清、原则理解不深、要领把握不当,容易导致大器皿盛小菜和小器皿盛大菜,在观感上极不协调。另外过去有的选手为了引起评委注意,菜的量大、形大、器皿大,有的到了离奇的地步,整个菜品需要三四个服务员抬着进评判室,有的甚至连评判室的门都进不来,评委只能到室外去评,让人哭笑不得。最后大多数都是败笔。


  8 重视参赛菜点登记表填报

  按照要求,选手在报名参赛后要填写报名表

  还要填写菜品登记表。对你的参赛菜点评定,尤其在口味特色,原料和烹调技法等方面的评定,主要是依据你填写的登记表作为参考的。所以选手在填写菜品登记表时一定要认真,内容与实际要一致,在这方面,比赛中不少选手吃过亏。


  9 树立良好的心态是成功的前奏

  参赛选手要以良好的心态参加比赛,这也是非常重要的。要知道凡是报名参赛选手均有一定的实力和技术水平,但一等奖是为数不多的,金牌不是人人都有。赛场上的胜败乃兵家常事,要抱着锻炼自己和交友学习的目地,不要把争金夺银看得太重。因为无论失败与成功,你都能获得经验找到不足吸取教训,对将来个人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参赛本身就意味着等待你进一步提高。参赛的次数多了,经验多了,技术提高了,金牌拿得多了,你的技术含量也就高了。


  10 准备:不漏一个细节

  比赛不能想当然,菜品一定要经过多次实践。不管什么比赛,赛前都要做好充分准备,以应付各种突发变故。比如,评委尝菜的味碟不要忽略,要提前问好有几个评委。如果组委会通知做三个味碟,千万不要少做一个,否则菜品口味再好也会被扣分。

  要在比赛中夺魁,除了方向性明确,还必须做好每一个细节。很多细节会影响参赛菜品的艺术性,没有观赏性的参赛菜品,得不到高分。


  11 遇到不太顺利的事情,应该怎样保持镇静呢?

  自信心虽然是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是对于选手来说真的非常重要。比如考场规定热菜加工时间为100分钟,有些选手可能因为场外加工或准备工作做得比较充分,时间不到一半就已经加工完毕。这时候你看着对手一个个退场,自己也许会非常心慌,如果乱了方寸那就已经失败了半。其实只要时间来得及,完全可以放松心态来做。另外,如果自己早早做完,也不要急着退场,可以用剩余的时间观看别人菜肴的不足,再对自己的菜肴做些修补和提高。


  12 气派:堤防过犹不及

  选盛器很重要,有些菜品听上去很简单,但是选用高档汤羹盛器,再加上刀工精细。口味好、营养搭配合理,档次一下就上去了,能够获得评委好评,或者考虑菜肴的造型,色泽,口味、营养等各方面的因素,还要考虑到评委的评分注重点。很多选手以为大气是评委的评分重点,便盲目地追求大气,然而你的菜肴制作都相当精细,口味也适中,就因为器皿超大的原因打了败仗。比如,某位选手选的器皿直径1~2米,结果菜品做好要上评委室的时候连门都进不去,因为没有考虑到评委室的门只有90公分,最后菜肴经过连续拆卸组装,才进到评委室,经过这么一折腾,不仅影响了菜品的造型,又耽误了上菜时间,影响了菜品的热度。所以菜肴不仅要美观更要实用,不要盲目地追求气派。

  13 还要考虑成本

  找到窍门,还是要注意实际情况,做得太过了反倒会物极必反。比如曾经获得2006年合肥首届徽菜美食节上曾以96 7的高分获得个人热菜金奖的徐德振师傅的获奖作品是“太极蟹斗”,将蟹肉,蟹黄拆开分炒,双色双味,色泽鲜明艳丽,又借鉴西餐的手法,在蟹壳上抹上芝士粉烤香,增加了整道菜品的风味,中西合璧。此菜以蟹肉滑嫩、蟹黄鲜香,造型美观赢得评委的一致好评。但是这道菜成本太大,因为长江绒蟹价格很高,比赛要做10只,还有评委的味碟,光原料费就花了几千块,这样的比赛菜太不实用。


  三 如何成为赛场黑马?——对话“味道2009”大赛评委


  《名厨》:对青年厨师如何成为赛场的赢家,脱颖而出,您有什么建议和意见?


  做好扎实基本功

  青年厨师参加比赛想要获得好成绩,首先要练好的是基本功,主要表现在刀工,调味,用火,造型方面,本次大赛的许多菜品刀工精湛、调味独特,用火恰当。这些选手首先具备了脱颖而出的基础。

  其次,比赛菜品要注意造型搭配。结合“味道2009”大赛,有的选手的菜品朴实大方、美在自然,烹制方便,有的菜品中式烹制、西式造型与盘饰,简洁明快,极富艺术感染力。这些选手都具备成为优秀厨师的潜质,也容易获得评委青睐,在比赛中成功。

  再次,青年厨师参加比赛时,厨师自身的创新意识要强,高、中,低各档次食材使用广泛。本次大赛我看到还出现了不少新原料,如天然桃胶,竹米、葛仙米、岩耳等新的自制酱味汁。同时原料搭配营养合理实用,这些新鲜食材的使用说明了年轻厨师的创新力和学习力,这两方面结合,相信评委也是乐于看到和喜于给高分的。参赛菜品要贴近市场,需要一改以往金牌菜制作繁复、点缀装饰高大,粗重多,中看不中吃的现象,要方便厨房快速烹制,适应市场的需求。

  选手们应该更加注重饮食卫生和环保要求,“味道2009”大赛的菜品未出现一例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添加剂,涨发剂和使用国家保护动、植物原料的参赛菜(点),在这点上也非常欣慰青年厨师的意识在逐渐以人为本,更注意原生态,绿色食材的使用。

  面点制作方面,要求精细、美观生动,味美可口,适用性强。参赛食雕作品有新的突破,出现了一些立体新作,不仅运刀刀法精湛,还如诗如画。只要有突破,大赛总会给你好的舞台展示自己。

  同时,结合“味道2009”大赛提醒日后参加比赛的厨师,个别菜品命名、名不副实:名字太长,使人难以记住和咬口,不利市场推销和介绍。同时,个别菜品华而不实,盛器大重,装饰高粗重多,点缀杂乱无章、菜品实物量少,不适用。个别选手使用高档海产品,烹饪技术掌握不到位,涨发加工流程缺乏了解,如海参不软烂、有腥味和沙子,口味单一和用傻瓜酱料的多,烹调复合味的少。最后,有的汤羹类作品盛器精美华丽,用料也高档,但汤味不鲜浓,回味淡寡不鲜香。

  希望年轻厨师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以严谨的工作态度、高超的烹饪技术,力争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厨师。


  抓住菜品的根与魂——“味”

  反复斟酌参赛作品,请教专家大师

  我从参加工作都一直在赛,从10岁一直赛到40几岁,赛了20几年。有些厨师比赛很多,但比不出来什么好菜品,最主要的还是不够认真,没有反复锤炼,没有请专家大师指点。之前我们参赛都是锤炼多少回的结果,翻来覆去,请教多位大师专家反复斟酌,最后临近比赛还要修改,最后才能参加比赛。只有身边大师觉得没什么毛病了,才敢拿出来比赛,这要求参加比赛的厨师的认真度非常高。做事踏实,扣住主旋律,使自己的产品能让别人推崇。

  讲究菜品本身的味道

  中国烹饪的根与魂也就在这个味上,中国菜讲究色香味形,但是真正最重要的还是它的味道,我们出去吃饭,首先注重的就是味道好不好吃。现在很多选手都很注重造型,忽略了真正中国烹饪的灵魂,希望青年选手能真正抓住中国烹饪的灵魂。现在网路等的发达使很难做出一种新的技法,新原材料自己独有的,所以我认为你能把你家乡菜做地道了,做好了这已经很不错了。很多厨师容易犯的个问题是我天底下的菜都会做,甭管中国东南西北,还是中西结合都会,但是细品起来,哪样都没做到位,这是非常可悲的。要是一辈子研究出来一道两道菜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所以我建议这些年轻厨师参加比赛之前,练好基本功,把任何事情都做实。有些厨师也包括我的一些徒弟,跟我说没问题,但是一上桌全是问题,说明基本功没达到,心浮躁。

  做到好吃,好吃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味道,另一个是质地。厨师做任何菜,好吃是主旋律。

  年轻厨师一定要注重基本功的培训,你做什么菜的一定要做地道了,你得知道你的根在哪。你是学什么的,不然的话上来就玩漂。年轻人能上网,看杂志,学习能力很强,什么都学习得很快,好学,进取心很强,这个是非常好的事情,值得提倡,但是就容易浮躁,所以选手参赛前要注意以学习心态去比赛,静下心来好好研究斟酌仔细,拿出好作品来参赛。态度诚恳的选手是评委最喜欢的,做出的菜也不会差。


  要做符合市场潮流的好菜

  第一,选手做的菜要适应整个市场的需求,不要把菜式设计的那么高档,青年厨师设计得太高档不太适合这个市场的发展要求。有的菜品太过哗众取宠、华而不实,这些菜品只注重了表面工夫,里子没有处理好,要是放在酒店操作根本没办法食用,所以大赛作品也要符合市场潮流,不仅仅为了参加比赛。

  第二,通过各种大赛锻炼自己能力,学习各种菜肴的制作,增加自己的阅历和参赛经验。大赛期间我看到很多选手都是带着相机过来的,有的很认真地把每个菜品都拍摄下来,把菜品名字也记下来,甚至还跟身边的朋友现场讨论这个菜怎么做的,有的还尝一尝。整个比赛就是一个学习交流过程,增加阅历同时交到志同道合朋友,日后参加比赛也积累了经验。再次创作大赛作品的时候也有了借鉴意义。

  第三,突出本味,原汁原味。在比赛中评委们最看重的不是你使用了多么豪华高档的食材,反而看重的是你用最基本的食材做出了最本真的味道,同时在这个基础上有所创新。


  四 五花八门的烹饪比赛


  你或许对那些光鲜气派的烹饪大赛已经耳熟能详了,那么,看看下面这些有趣的烹饪比赛吧,从参赛的选手到裁判,从食品选材到出奇的创意菜式,从比赛规则到获胜者,你都可以“品”出与大赛有所不同的“味道”。


  1 盲人厨艺大赛

  2006年12月8日,北京市举行了首届盲人厨艺大赛。大赛是在区县层层选拔的基础上进行的决赛,共有16名盲人参赛选手。选手们分别展示了刀工、拼盘,调味、烹炒等精湛的厨艺,现场包出的饺子更是口味上佳。盲人虽然由于视力原因,行动十分不便,但是大赛上的厨艺展示、高超的?37技术,别致的造型以及可口的美味,使人们大跌眼镜,啧啧称奇。


  2 外交官烹饪大赛

  2009年底,“2009第四届驻华外交官烹饪大赛阳光上东杯邀请赛”在北京海航万豪酒店举办。从2006年开始,以“传播中国餐饮文化,共享和谐美好世界”为宗旨的驻华外交官烹饪大赛已经举办三届了,共吸引了来自美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奥地利匈牙利、日本等60多位驻华使馆的大使、参赞及外国商会代表,共同参与中国菜烹饪技艺比赛。历次大赛均得到外交部文化部,商务部,新华社等领导嘉宾的支持。


  3 有趣的母亲节儿童烹饪大赛

  2009年的母亲节,广州少年宫与凤熙堂养生厨房在珠江新城第二少年宫广场联合举办了“母亲节心意烹饪大赛”,参赛的都是8-12岁的儿童。这是一个大型的户外儿童烹饪比赛,分3人小组,希望通过活动的考验,培养小朋友的团队协助精神,发挥他们对烹饪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并通过这次大赛培养小朋友对食材,营养和烹饪的认识和兴趣,让小朋友有能力以亲手烹饪的美味佳肴向妈妈表达他们的爱意。此次活动准备的菜蔬和肉类都是未经切片和腌制的,也准备了大量的调味料供小朋友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从选食材、搭配,下作料,烹饪,给作品命名都由小选手自己发挥。


  4 法国奶制品创新烹饪大赛

  2007年11月27曰,由法国食品协会主办的2007法国奶制品烹饪大赛,在广州天伦万怡大酒店举行。比赛中,由8名城中名厨运用法国黄油,奶酪、奶油创新8款菜式竞逐各大奖项。最终,由桃源楼酒店的西餐总厨马祥兵获得“我最喜爱”法国奶制品菜式大奖,成为全场总冠军,白云大酒店行政总厨李谓文烹制的法国奶油焖元贝及紫泥名园行政总厨林金定烹制的法国奶酪小炒王获得“最佳菜式造型奖”,“最佳菜式创意奖”由大椰丰饭行政总厨黄辉景获得;东悦海鲜酒家行政总厨林伟珩、郡临酒店出品部总监孔祥聘获得“最佳菜式调味奖”;金苑山庄行政总厨林健涛味国厨房行政总厨林铿权获得“最佳菜式营养搭配奖”。


  5 安徽蘑菇烹饪大赛

  2009年12月16日,由安徽淮南市农委、淮南农场主办的“淮南农场杯”蘑菇烹饪大赛在凤台天然居休闲园举行,来淮南市各县区的14位专业厨师和家庭做菜能手参加角逐,吸引了四里八乡近百名村民前来观看。比赛中,参赛选手以金针菇,香菇,平菇、鸡腿菇、黑木耳等各类食用菌为主料,制作了10多种精美的蘑菇宴,展示厨艺风采。

  首届中国辣菜烹饪大赛举办时,来自全国各地175名烹饪好手参加了赛事角逐。大赛旨在推动辣味烹饪技术创新,展示独具魅力的中华辣文化的丰富内涵,打造独有的中华辣味品牌,促进餐饮经济发展。据介绍,此次大赛吸引了来自省内外各食辣地区的烹饪好手。参赛的企业达112家之多,个人参赛选手175人,参赛的厨师既有国家级的烹饪大师,也有省、市级烹饪大师;既有久负盛名的厨师长,也有初出茅庐的年轻厨师,既有统筹安排宴会菜单的设计师,也有擅长单项技艺(如雕刻,刀工烹炒面塑等)的烹饪好手。

  自2008年于上海举办首届美国马铃薯厨师烹饪大赛之后,第二届美国马铃薯厨师烹饪大赛又在广州香格里拉潜店举办。美国马铃薯协会邀请了北京、上海,成都、厦门海口,深圳,广州7个城市的知名餐饮企业代表同台献艺,运用美国薯碗、薯格,薯角等多种冷冻美国马铃薯产品,烹煮了10款极富创意的菜式,争夺各项大奖。经过近3个小时的厨技博弈,“海岛乐园薯泥塔”菜式赢得优异奖,“芒果薯茸大虾卷”菜式获得“杰出表现奖”,“美国薯格牦牛肉”菜式获“超人气奖”。

旺菜秘籍
所谓旺菜,多数可溯源到各地传统名菜,经创新改进、取精补拙,遂成为当今各菜系的代表之作、各餐饮机构的特色名菜、名店招牌菜等。其中大成者甚至在全国所有城市大行其道、久盛不衰。其强大生命力应归功于菜品自身的独到之处,或风味独特、或鲜美可口、或以独家秘方取胜、或以名优原料入馔、或以精良制作体现……

本站“旺菜秘籍”栏目已收录火爆旺菜、创新菜、名店名菜的详细制作工艺三千多款,另外在《独家秘技》、《会员专区》、《小本创业专栏》、《满汉全席》、《大赛菜品》等栏目里面也已收录近两万道各式菜谱,而且还在持续收录与完善之中。这些菜谱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解析详细,相信会对酒店经营者、厨房管理人员、专业厨艺爱好者以及名吃佳肴制作加工企业在菜品调整、新菜推出、经营思路等方面有一定的实用参考价值。
会员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