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典故

四川成都”冷淡杯“

2017/9/6 16:15:20

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每年初夏到晚秋,蓉城都有数不胜数的饮食店铺和摊点把生意做到了街头院坝、河边绿荫。这些食摊大多销售一些煮花生、激胡豆、毛豆角、豆腐干、卤鸡翅、卤鸭脚、泡凤爪、炒田螺、炒龙虾等家常小菜,供应一些“泡酒”、啤酒、扎啤等酒水。

每到日落黄昏时,在这些食摊的“坐场”范围内,总是人声鼎沸,热闹异常。这种在户外露天院坝,或是店铺街边就餐的饮食形式,被蓉城市民称之为“冷淡杯”。


“冷淡杯”一词,原本是成都老百姓的俗语。车辐老在1990年出版的《川菜杂谈》一书就提到过:“有酒无肴恰恰是四川人端‘冷淡杯’,吃酒不吃菜的习惯。”旧时的成都是一座著名的消费城市,由于大自然的恩赐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福荫,居住在这里的居民过着相对闲适的生活。那时成都多数平民家庭每天只吃两顿饭,上午10点左右吃一顿,下午5点左右吃一顿。到了晚上,即使你肚子再饿,也只能“打个尖”,临时吃点东西(这在当时被文人记作“间食”)。到了夏天,市民们喜欢傍晚在院坝里,或街沿边摆张小方桌,端来几碟煮花生、毛豆角、豆腐干、卤猪蹄、腊肉香肠之类的下酒菜,就着老白干或自泡的“跟斗酒”,边乘凉边“打尖”。若是左邻右舍也到外面来乘凉了,那主人往往会热情相邀,让其随意坐下来,一起端这“冷淡杯”。要是邻居也有乘凉“打尖”的食物,有时还会把各自的小桌拼在一块儿,边饮酒边摆“龙门阵”。那时候,每当有邻居、朋友前来就座时,主人都会自谦地说出“请得闹热,吃得淡泊”一类的顺口溜。这般情景,也算是旧时成都比较典型的食俗之一吧。

旺菜秘籍
所谓旺菜,多数可溯源到各地传统名菜,经创新改进、取精补拙,遂成为当今各菜系的代表之作、各餐饮机构的特色名菜、名店招牌菜等。其中大成者甚至在全国所有城市大行其道、久盛不衰。其强大生命力应归功于菜品自身的独到之处,或风味独特、或鲜美可口、或以独家秘方取胜、或以名优原料入馔、或以精良制作体现……

本站“旺菜秘籍”栏目已收录火爆旺菜、创新菜、名店名菜的详细制作工艺三千多款,另外在《独家秘技》、《会员专区》、《小本创业专栏》、《满汉全席》、《大赛菜品》等栏目里面也已收录近两万道各式菜谱,而且还在持续收录与完善之中。这些菜谱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解析详细,相信会对酒店经营者、厨房管理人员、专业厨艺爱好者以及名吃佳肴制作加工企业在菜品调整、新菜推出、经营思路等方面有一定的实用参考价值。
会员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