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艺交流

中国传统饮食宜忌之谷肉果菜饮食宜忌(一)

2009/5/7 21:13:38
文/王焕华、倪惠珠

谷肉果菜作为常食之物,从现代营养学分析,主要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无机盐(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水七大营养素。由于各种食物中这七类营养素的质有优劣之分,量有多寡之异,加之所含其他营养成分的有无,因而各类食物都直接对人体健康有利弊之分,对各类病人和病情更有宜忌之别。所以,谷肉果菜的饮食宜忌,无论从传统中医学理论,还是从现代医学营养学角度来分析,都是极为科学的,也是极其重要的。

我国自古即有药食同源,或食药兼用记载,时至今日,很多中药仍可为食,如茯苓、枸杞、薏苡仁、百合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改善,又有很多滋补中药可作为常食之物而被普遍服食,如西洋参、黄芪、冬虫夏草、紫河车等。不仅如此,还有很多芳香开胃中药,也被作为调味香料而广泛食用,如砂仁、山奈、豆蔻、肉桂等。这种现象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东南亚各国,均已极为常见。据台湾《新医药周刊》1994年6月13日报道:“鉴于中国人擅食,且药食同源传统悠久,许多食补物品已分不清究竟是药物还是食物,因此,台湾“卫生署”经过认真审查,正式通过人参、枸杞子等45种中药材将不再列为医药品管理范围,一律视为食品。首批列为食品的45种中药材分别是:人参、枸杞子、当归、川芎、白芍、熟地、生地、黄芪、党参、天麻、淡菜、莲子、芡实、山药、茯苓、山楂、乌梅、胡桃、松子、胖大海、百合、银耳、白果、薤白、薏苡仁、黑枣、丁香、山奈、桂枝、花椒、大茴、小茴、桂皮、橘皮、冬虫夏草、甘草、豆蔻、砂仁、红枣、菊花、黄精、白术、荷叶、酸枣仁、鸡内金。”台湾“卫生署”表示:此45种中药材,因性质温和,且一般民众已习惯用于膳食内,故特予开放为食品,一律归属食品管理。正是由于很多滋补中药已步入寻常百姓之家,我们尊重民众风俗习惯,把可供食用而且性味平和,安全无毒的食用中药材,也列入“饮食宜忌”范围之内,并根据全国各地的习俗,扩大了食用中药宜忌的品种,以供读者选用。因为这些食用中药已不属“谷肉果菜”之列,故将滋补中药和香料中药以及茶、酒、蜜、盐之类食品,列为“其他饮食宜忌”专题叙述。

“谷肉果菜饮食宜忌”基本上总结了我国历代养生学家、医药学家、著名食医、以及民间传统经验,并结合我们的临床实践,整理而成。对每种食品既介绍了俗名、性味、功效,又重点叙述了宜食和忌食的对象范围,并附录了有关的宜忌文献史料,供读者参考。

一、 谷类饮食宜忌

  1、粳米(附:米油)

  【俗名】大米。

  【性味】性平,味甘。

  【功效】补中益气,健脾养胃。

  【宜食】适宜一切体虚之人及常人食用;适宜高热之人,或久病初愈,或妇女产后以及老年人、婴幼儿消化力减弱者,煮成稀粥调养食用。

  《本草经疏》:“粳米,为五谷之长,人相须赖以为命者也。”《医药六书药性总义》:“粳米粥,为资生化育神丹。”《滇南本草》:“粳米治诸虚百损,强阴壮骨,生津、明目、长智。”《随息居饮食谱》:“粳米甘平,宜煮粥食,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贫人患虚证,以浓米汤代参汤,每收奇效。病人产妇,粥养最宜。凡煮粥宜用井泉水,则味更佳也。”

  【忌食】粳米甘平,健脾益胃,诸无所忌。

  唐·孟诜:“粳米不可同马肉食,发痼疾。不可和苍耳食,令人卒心痛。”清·王孟英:“炒米虽香,性燥助火,非中寒便泻者忌之。”

【按语】米油俗称米汤、粥油,为煮米粥时,浮于锅面上的浓稠液体,性平味甘,大能补虚,老幼咸宜,病后产后体弱之人尤为适合。《本草纲目拾遗》云:“米油滋阴长力,肥五脏百窍。力能实毛窍,最肥人。”《随息居饮食谱》曰:“补液填精,有裨羸老。”另外,《紫桂单方》中有对男子精少不育的专门论述:“治精清不孕:煮米粥滚锅中面上米沫浮面者,取起加炼过食盐少许,空心服下,其精自浓。”

2、糯米

  【俗名】元米、江米。

  【性味】性温,味甘。

  【功效】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

  【宜食】适宜体虚自汗、盗汗、多汗、血虚头晕眼花,脾虚腹泻之人食用;适宜肺结核、神经衰弱,病后产后之人食用。宜煮稀薄粥服食,不仅营养滋补,且极易消化吸收,养胃气。

  唐·孙思邈:“脾病宜食,益气止泄。”《医药六书药性总义》:“糯米粥为温养胃气妙品。”《本经逢原》:“糯米,益气补脾肺,但磨粉作稀糜,庶不粘滞,且利小便。”《本草纲目》:“脾肺虚寒者宜之。”

  【忌食】凡湿热痰火偏盛之人忌食;凡发热,咳嗽痰黄,黄疸,腹胀之人忌食。糯米粘腻,若作糕饼,更难消化,故婴幼儿及老年人和病后消化力弱者忌食糯米糕饼。

  《本草纲目》:“糯米粘滞难化,小儿病人最宜忌之。”《本草求真》:“凡老人小儿病后均忌。”《本经逢原》:“糯米,若作糕饼,性难运化,病人莫食。”

【按语】糯米为糯稻之种仁,它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1、B2,烟酸及淀粉等,营养丰富,为温补强壮食品。

3、粟米

  【俗名】小米、稞子、秫米、粘米。

  【性味】性凉,味甘咸。

  【功效】益气,补脾,和胃,安眠。

  【宜食】适宜脾胃虚弱、反胃、呕吐、泄泻,或伤食腹胀之人食用;适宜失眠,或体虚低热者食用。宜煮粥食用。

  明·李时珍称:“粟米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粟米煮饭,《食医心镜》中说:“治消渴口干,粟米炊饭,食之良。”《本草纲目》:“粟米味咸淡,气寒下渗,肾之谷也,肾病宜食之,虚热消渴泄痢,皆肾病也,渗利小便,所以泄肾邪也,降胃火,故脾胃之病宜食之。”《随息居饮食谱》:“粟米功用与籼、秔二米略同,而性较凉,病人食之为宜。”

  【忌食】根据前人经验,粟米忌与杏仁同食。

《日用本草》:“与杏仁同食,令人吐泻。”

4、玉米

  【俗名】包米、包谷、珍珠米等。

  【性味】性平,味甘淡。

  【功效】益肺宁心,健脾开胃,防癌,降胆固醇,健脑。

  【宜食】适宜脾胃气虚、气血不足、营养不良之人食用;适宜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症、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之人食用;适宜肥胖症,脂肪肝者食用;适宜癌症患者及中老年人食用;适宜记忆力减退之人食用。玉米适宜同豆类、小麦等混合食用。

  【忌食】诸病无忌。玉米受潮霉坏变质产生黄曲霉素,有致癌作用,应忌食。

  【按语】玉米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E、钾、锰、镁、硒及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B、钙、铁、铜、锌等;玉米胚中含脂肪52%,仅次于大豆;其蛋白质、脂肪含量均高于大米,其特有胶蛋白占30%。现代营养生物学研究发现,玉米同豆类、米或面等混合食用,可大大提高其营养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玉米油中富含维生素E、维生素A、卵磷脂及微量元素镁,亚油酸含量高达60%,长期食用可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减少和消除老年斑和色素沉着斑。国外医学资料介绍,以玉米为主食的地区,癌症发病率普遍较低,可能是其中富含镁、硒元素等,抑制肿瘤的生长。

5、锅粑

  【俗名】锅焦、焦锅巴、饭焦。

  【性味】性平,味甘。

  【功效】厚肠胃,助消化。

  【宜食】适宜胃弱之人及慢性胃炎、不思饮食者食用;适宜脾虚、消化不良、久泻不愈的老人、小儿食用;适宜病后消化力弱、食积腹痛者食用。

  《本草纲目拾遗》:“补气,运脾,消食,止泄泻。”

【忌食】患有糖尿病之人忌食。干燥综合体征及阴虚火旺之人忌食。

6、西谷米

  【俗名】西米、西国米、莎木面、沙孤米。

  【性味】性温,味甘。

  【功效】健脾,补肺,化痰。

  【宜食】适宜体质虚弱、产后病后恢复期、消化不良、神疲乏力之人食用;适宜肺气虚、肺结核、肺痿咳嗽者食用。

  《药海本草》:“主补虚冷,消食。”《柑园小识》:“健脾运胃,久病虚乏者,煮粥食最宜。”

  【忌食】患有糖尿病者忌食。

【按语】西谷米产于南洋群岛一带,是取棕榈科植物莎木的木髓部,用普通制淀粉法,经过粉碎、筛浆过滤、反复漂洗、沉淀、干燥等过程制取的淀粉。淀粉晒至半干燥时,摇成细粒,再行晒干,即为西谷米,质净色白者名“真珠西谷”,白净滑糯,营养颇丰。

旺菜秘籍
所谓旺菜,多数可溯源到各地传统名菜,经创新改进、取精补拙,遂成为当今各菜系的代表之作、各餐饮机构的特色名菜、名店招牌菜等。其中大成者甚至在全国所有城市大行其道、久盛不衰。其强大生命力应归功于菜品自身的独到之处,或风味独特、或鲜美可口、或以独家秘方取胜、或以名优原料入馔、或以精良制作体现……

本站“旺菜秘籍”栏目已收录火爆旺菜、创新菜、名店名菜的详细制作工艺三千多款,另外在《独家秘技》、《会员专区》、《小本创业专栏》、《满汉全席》、《大赛菜品》等栏目里面也已收录近两万道各式菜谱,而且还在持续收录与完善之中。这些菜谱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解析详细,相信会对酒店经营者、厨房管理人员、专业厨艺爱好者以及名吃佳肴制作加工企业在菜品调整、新菜推出、经营思路等方面有一定的实用参考价值。
会员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