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政管理

互联网时代的餐饮如何赢得一个吃货的心

2018/3/20 0:09:12

  导读:对今天的90后、00后们来说,世界上的菜系分三种,中餐、西餐和火锅餐。从这个意义上说,互联网+的本质不是“放不放到互联网上去”,而是人们对事情的看法改变了。而且,今天我们的餐饮文化,吃只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像过去那样,一门心思想多吃一块肉。什么是好餐厅?第一位是新鲜刺激,第二位才是口味。那么,互联网时代的餐饮如何赢得一个吃货的心?

  中国餐厅的菜品太多

  中国菜是没有大餐饮的,没有一个值100亿美元的中国餐饮,甚至我认为没有值10亿美金的中国餐饮。为什么呢?因为它不符合值钱的基本原理。中国的大餐厅都有一个基本的特点,比如全聚德是烤鸭,大概有120个菜;狗不理是卖包子的,他也什么都有。在北京,餐厅一般都有150个菜,这意味着你在谁眼里都不是很重要的,什么意思呢?菜太多,没有一个菜是脱颖而出。

  香菇你就卖一点点,芹菜也是一点点,什么东西都是一点点,其实看起来很大的餐饮集团,你卖出的菜在供应商眼里根本不值一提。结果是什么?不会出现大供应商真的很喜欢你所谓的大餐厅,因为就某一个菜来说都是小量。所以你很难找到批量、高品质,价钱还特别合适、性价比最好的供应商。

  过去在农业社会,人们非常稳定,一个餐饮企业虽然也有100多道菜,但是可能有四五个厨师工作了好几十年,那个菜确实是可圈可点。现在虽然有那么多厨师,但是做一道菜做得非常精致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如果我们做150多道菜,厨师还高度流动,那么这个餐厅分分钟处在崩溃的状态,很难维持下去,不具有可持续性。因为它的产品线太广,员工跳槽率非常高,所以低品质率就会非常高。可以上市的公司都是做单品的,我们越觉得自己很牛,做很多菜,在资本市场越没有价值。

  互联网时代的本质是人被互联网改变,而不是一个东西一定放到互联网上,这个东西就算不放在互联网上,人对它的看法也改变了。为什么50后、60后对互联网的感觉不一样?我当年是在南京大学读本科的,我跟南京做桂花鸭的集团说,我说你们做的鸭子不好,我上大学的时代,桂花鸭是下午4点钟出锅、4点半吃,有85后跟我说,还有这种鸭子?因为他从自己记忆的时候就吃冰冻鸭子,对他来说,冰冻鸭子就是标准,所以对我的记忆他没有什么兴趣。

  年轻一代的成长背景不一样,所以味觉记忆不一样。什么是好吃,什么是好玩,什么是有趣的标准,他并不尽然是线性形成的,甚至主要不由父母形成。比如零食,网上可以选择各种各样的。好吃不好吃,喜欢不喜欢,家庭贡献了80%,学校贡献了15%,剩下的就来自于互联网,所以他的眼光是互联网化的。

  当互联网化以后,很多人对事情的看法改变了。按照我们过去非互联网化的标准,女人比男人时尚。但是如果在互联网上玩儿惯手游的,其实男人比女人是时尚的。所以时装会发生改变,很多的产品销售遭到挑战。比如运动鞋,包括李宁、特步在内都受到巨大的挑战,他们原来只是拷贝欧美的品牌,他们是成功的。现在不一样了,美学观念被手游改变了,年轻人觉得好玩的、运动的风格你做不出来,你每天去拷贝阿迪达斯,仍然卖不掉,因为消费者的审美观念改变了。

  将来到了“10后”是什么概念?他们2岁半的时候开始玩平板电脑,从小就是手游化的,他有自己内心喜欢的风格。他对一个事物接受不接受的标准被互联网化了。所以我认为,互联网+和互联网的本质不是放不放到互联网上去,而是消费者趋向被互联网改变了,改变了什么?互联网是一个有趣的悖论,互联网上的东西无限多,但是你想脱颖而出非常难。

  脱颖而出不是要上《人民日报》,是你可以把自己“弄”得脱颖而出。我们把这个原理放到餐饮业中间去:吃的东西还是无限多,但是真正脱颖而出的东西是少的,而且少的原因是消费者能关注的面少了。

  对于绝大部分的年轻一代,自由给他们带来的代价是很大的。我们今天工作的岗位多了,但是大学生说“想干什么”的多了,能告诉你想干什么工作的少了。创业的机会多了,但是能说明想创业做什么的人少了。我们吃的东西多了,但是能说出来想吃什么东西的人少了。

  这就是美食家和吃货分野的状态。

  传统餐饮企业的真正对手是小单品企业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人们倾向于接受一种服务,这个服务既要好,同时要替代他做出选择。这个服务就体现在对于餐饮本身的挑战上。当消费者被互联网改变的时候,服务者也要被改变。所以我们遇到一个非常巨大的变化,人们选择的时候有一个10%的集中度,如果我们真正把几百个菜拿出来,人们能够一眼看出的菜是谁?40%的人说不知道。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认为世界上的菜系分三个,中餐、西餐和火锅餐。所以要想让人们有清晰认知度,有能够被记住的产品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菜品非常集中的话,我们开一个中餐厅,你就做18个菜,也可能脱颖而出。对消费者来说,他是有偏爱的。另外,从收入分布来看,对于很多餐饮品牌来说前4个单品加起来占38.7%,如果占20%的人气单品加在一起就是56.4%,其实你75%的销售来自于其中的30到40个菜。但是当你要维持一个很长的产品线的时候,意味着企业资源的浪费和管理的高成本。

  飞利浦在小家电领域大约有4000多个产品,中国互联网化产品起来的时候,对它构成最大的挑战,就是出现了若干个单品挑战他的企业。比如刮胡刀里有奔腾。同样,在餐饮领域,很多传统餐饮企业你受到真正的挑战,不是来源于同类企业,而是来自于一个个小小的单品企业。

  从运营规模来说,少品也是关键。我们是“多品一代”,但是到了80后,就变成“少品一代”,一个80后能说出来所有的菜不超过8个,他能认识的鱼不超过一条。你问他这个多宝鱼,他不知道,就是扁的鱼,他分不清花鲢和白鲢,他分不清鲤鱼和鲫鱼。对于今天绝大部分的年轻人来说,他们的选择倾向于单品化。从资本市场的必要性,安全的必要性,和人的品味选择和认知选择的必要性这几方面来看,真正的互联网餐饮走向了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就是单品极致。

  南京的一个企业零号线我很熟悉,他们有一个模式非常值得我们关注,在零号线上分两组企业,一种企业是传统的线下餐饮企业,但是提供外卖,零号线作为一个平台也提供服务支持。另外一种是个体,征集普通民众中间的拿手好菜,放到网上去测试优化以后,他用一个指定的中央厨房,把这个东西生产出来,然后在网上订,订完了送,收钱。结果,在整个平台上面,虽然拿手菜提供者的总量只占平台上提供总量的5%,但是占销量的35%。

  实际上,它就是提供了一个个体,为大家提供一个单品。其实家常菜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妈妈在为你做菜的时候,其实做得是很极致的。

  中国菜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大部分的菜都是用手做出来的。我自己写菜谱,我遇到留学生在网上问我一个问题,袁老师,佐料少许是多少呢?改为文火,文火是多大的火?手工是一种分寸和把握,就像中药开处方,它是依靠望闻问切琢磨出来的,依靠人传承下去。事实上中餐绝大部分的菜,理论上来说只能用这种方式才能传好,但是我们遇到的挑战是,这种传承都不存在了。

  最大挑战是,年轻人没有耐心去做服务业

  瑞士是世界上最好的酒店集中的地方。他们的酒店管理学生是从一年级开始的时候,全年都在做菜。牛排是必修课,点心是必修课,土豆是必修的,处理洋葱是很重要的,毕竟有几个关键东西是要搞明白的。

  但是我们国家酒店管理学院居然是讲理论的,既不会做菜也不会管前台,就是不懂岗位。我们现在存在的问题是什么?是根本没人做饭,他有那个学位但是不会做那个事。悲剧的是我们连手工业都不是。手工业是艺术,我们现在很多的饭和菜相当于小孩乱画。中国过去一向是以吃文明的国家,或者说是吃手工业文明的国家。但是互联网改变了人们,人民不愿意做很耐心的工作,这样的人没了。

  我在北大问同学们,有多少人要更好的服务?百分之百都要。我问有谁要做更好的服务?不到2%。我们看到的现象是什么?考试分数越高,越不愿意干服务,他爱吃不爱做。这个社会很有意思,我们选择出的青年精英不再从事这种服务业。

  美国有两个职业,一个是卡车司机,一个是管道工,有70%的管道工是从小想当管道工的,有70%的卡车司机是从小就想当卡车司机的。

  法国的一个女孩子回来,说我到法国商学院是我爸让我去的,她到那边去以后对商学院没有兴趣,学的点心,她跑到长沙去开点心店,都上电视了,她爸才知道,原来你学的是烹调啊,还用到法国去学吗?

  其实不管手工业还是工业,都需要热爱它的人。法国大厨你可以看出他是多么热爱他的工作,他以他干的活为骄傲的。喜欢的人,热爱的人,才会专业,才会突破。我们经常讲的单品极致,在手机领域容易突破,但是在餐饮领域中间是不容易的。因为全民的教育是鄙视这个工作的,怎么实现极致呢?所以站在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中国的餐饮要实现互联网转型是有巨大挑战的,问题在于没有太多人很愿意干这个活,太少了。

  在中国打招聘广告最多的就是餐厅。如果核心岗位没有太多热爱的人,辅助性的人都是非熟练工,服务标准怎么提高啊?仅仅产品做得再好都不够,你要把服务链条做得更好,不能掉链。但是这个时候就会遇到挑战,我们的辅助性工作者,本身就没有认真地去干这个活,而且标准化程度也不够。

  餐饮业工业化的内涵是什么?

  到中国的餐厅你有没有发现这个情况,你问服务员这条鱼是死的还是活的,他说不知道。比如我要买一个电子产品,问服务员都说不知道,你还想买吗?互联网改造我们的特点是什么?不知道不重要,一搜都能知道。所以要求服务者就像个搜索器,我问你,你要回答得出来。我觉得很简单,要让他们吃这个东西,要让服务员懂得这个产品。老板说我总共180多个菜,服务员先吃完了,没干三个月跑了,我们的成本太高了。

  意大利餐厅和中餐厅的区别是什么?意大利餐厅上来告诉我们今天有8道菜,我告诉你这个菜的特色,这个胡椒是那不勒斯的专用白胡椒。你在吃那道菜的时候是用脑子吃的,我们吃普通的菜是用嘴巴吃的。如果每次吃的菜我用不同的介绍,顾客大脑中的反应是不一样的。

  互联网有很多信息,一个餐厅是一个互联网终端。一个卖鲤鱼的餐厅,服务员你必须要懂鲤鱼。我是特别爱做鲤鱼的人,人说鲤鱼有腥味,站在美食家的角度来说,有腥味的才有鲜味。所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总而言之,你把解决方案搞出来的时候就不一样。

  在北京眉州东坡酒楼是做得不错的酒店,川菜在120道左右,王老板明白了一件事,我们这个酒楼哪样东西要让人们特别记得,而且走的时候还想带走?过去没有,现在有了,香肠。过去3到4年,他们专练香肠功,他专注于这个,其他的菜还开着,但是要在香肠做出突破,同时把它变成可以外卖的重要菜品,其实这是做连锁的关键。店面做得好很重要,但是能有什么可卖的,以及外卖的量有多少,是你提升的关键。

  星巴克卖得好,利润的关键全是外卖。别小看咖啡杯,雨伞,什么东西是人们愿意带走的?如果你有特别的产品,营业额就大大提高了。

  我们今天说的工业化,实际上是从人才、消费者需求、现场互动的要求、新的服务模式需求,是从一系列的事情倒推出来的。工业化就是更加标准化,使得你替换一个人工的时候,他很快可以上手。除了少品之外,另外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就是信息显性。

  此外,就是重产品和重体验的问题。孔夫子讲史书礼乐,和我们餐饮太有关系了。你学习要看书,你要培养人不能太死板,要会点诗,礼就是做事的时候你要有礼,客人进来以后你怎么迎客,走的时候怎么送。最后是乐,乐就是要有音乐。所以诗书礼乐四个标准来搞餐厅是靠谱的。

  这就是体验型学习模式。单一感官学习的东西是很容易疲倦的。我如果只念稿子的话,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是会睡觉的,你看上网打游戏的人他就不会疲劳的。我们多少朋友,咱们的餐厅能做到多媒体水平的?有些互联网餐厅不怎么样,不就是环境布置得好?我们小时候就是吃的东西不够,就对它太重视了,现在的年轻人对好吃不好吃,这个观念已经很淡了。

  时代不一样了,今天要问大家爱吃什么东西的时候,大家讲究第一位的,叫新鲜刺激。什么是好餐厅?肯定是新鲜刺激,第二位才是口味。另外我告诉大家,其实菜谱很重要,既要简单又要刺激,我的菜谱里面有虾系列,一共有30款做法,胡椒虾,芥末虾等等。

  吃这件事情是可以简化的,一个虾就可以搞30种。排骨还可以搞30种,今天可以是芒果排骨,明天就是菠萝排骨,后天龙眼排骨。这个方式就符合90后、80后的。年轻一代对于吃的要求其实是简化的,就看怎么个吃法。

  包括你外卖的盒子有没有讲究?送外卖的人好不好看?这都是有讲究的。只要送外卖的小伙子长得好看,菜稍微差一点是可以的,你的菜本身还不错就直接95分。这就是多媒体模式,或者我们叫体验模式。

  餐饮文化中,“吃”只是一部分

  今天我们的餐饮文化,吃只是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吃像过去那样,一门心思花在多吃一块肉了。现在小孩还缺肉吗?他不是要多吃点,好不好。

  做到标准化,有形化,普通人能懂,这就是产品化,包括我们的前台和后台。过去我们不知道菜是怎么出来的,记得一个非常有名的餐饮品牌,我某一天意外进入他们的后厨,简直是不堪入目。我们如果能够把后厨做到跟前台一样,这里有很多标准是由专业检验的,普通人不可能感知的。后厨是那样不堪入目,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不是很好接受的。

  我们说要考虑几个一体化。

  第一,不是要做一个祖宗传承的菜,而是要把一个菜的工艺和消费者的洞察一体化。我要针对哪一类人群,他们有什么特点?

  第二,我们要把工艺美学和餐饮技术一体化。我们现在很多有机菜,是技术意义上的,但是我们如果在工艺美学,比如餐厅布置、餐具美学上下功夫,会有很大帮助。

  第三,我们要把菜品设计、终端设计跟传播设计一体化。过去我们把平面设计、产品设计和终端设计分开的,如果我们把这四个一体化结合起来的时候,我们设计出来的餐厅,它的内容和服务方式就会和以前非常不一样。

  互联网时代一个重要的特点,吃货们的信息非常多,他们可以随时随地比较,在不懂的前提下也可以进行比较。虽然他对于餐饮内容的鉴别力降低了,但是他的标准更加丰富化了。他下不下单,到不到你那里去,决定了我们在互联网时代提供的服务有没有机会。

  跟以往任何时候相比较,今天吃货的权力是最大的。美食家是少数,而且美食家不能左右普通老百姓,吃货是互联网时代最有影响力的人群。在这个意义来说,看起来不具有美食概念的年轻人,是我们新一代餐饮的机会,也带给我们新的挑战。

  演讲:袁岳|来源:中饭协快餐委

  本文源自袁岳先生在首届中国互联网+餐饮发展高峰论坛的演讲



旺菜秘籍
所谓旺菜,多数可溯源到各地传统名菜,经创新改进、取精补拙,遂成为当今各菜系的代表之作、各餐饮机构的特色名菜、名店招牌菜等。其中大成者甚至在全国所有城市大行其道、久盛不衰。其强大生命力应归功于菜品自身的独到之处,或风味独特、或鲜美可口、或以独家秘方取胜、或以名优原料入馔、或以精良制作体现……

本站“旺菜秘籍”栏目已收录火爆旺菜、创新菜、名店名菜的详细制作工艺三千多款,另外在《独家秘技》、《会员专区》、《小本创业专栏》、《满汉全席》、《大赛菜品》等栏目里面也已收录近两万道各式菜谱,而且还在持续收录与完善之中。这些菜谱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解析详细,相信会对酒店经营者、厨房管理人员、专业厨艺爱好者以及名吃佳肴制作加工企业在菜品调整、新菜推出、经营思路等方面有一定的实用参考价值。
会员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