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动态

“米到羊城”?米其林你不太尊重广州人!

2018/6/8 13:22:44  来源:美食导报

昨天在朋友圈里

看到有朋友发“米到羊城”大图

来为广州试行“四开四停”的温馨提示

心里连说了三个“爽”

不过眼角一瞅

发现有点不对劲

怎么后面的图都是些

茶壶啊、包子啊之类的东西呢?

上千度近视的记者用闻屏幕的方式逐个逐个字看

总算看清人家写的文字:

米其林来广州了!

惊艳不惊艳?惊悚不惊悚?

作为地道广州人,估计不少人和记者一样,看到“米到广州”后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咪到广州”(不要来广州) 。所以这一条官方宣传的标语,到底算是欢迎词,还是算抗议,估计谁都没看懂。

后来在网上也是看到一边倒的声音

几乎无不在臭骂“米到广州”的

而记者却认为

这个“米到广州”的标语虽骨骼清奇

但它会不会是一种另类的、逆向思维的

“宣传”?  

首先,从宣传角度来说, “米到广州”为何用“米到”二字,本身就是策划方故意取粤语谐音“咪到”引起大众关注。

毕竟,全民口诛笔伐比全民不闻不问强太多,制造“绯闻”永远是博足眼球的一手高招。

第二,“米到”也不一定就是指“咪到”, 也可能是粤语“有米到”(有钱财来了)的一个寓意。广州人最忌讳“无米落锅”,有“米到”,就代表财源滚滚来。

第三,退一万步来说,人家策划就算不懂粤语,取“迷倒广州”的谐音 行不行?

不过话说回来,无论是哪一种解释

对“米到广州”的各种善恶理解

其实蕴含着广州人对“米其林”的情绪

也许,广州人心目中的

“美食地标”和“地标美食”

不是那么容易被“轮胎”压扁的

网友怎么看???

以下是来自微博网友的评论



那么,行家如何看?

广州西餐行业协会永久会长彭树挺表示:对于此次广州米其林的发布广告“米到广州”是失望的,这是一种低级、外行的错误。

例如,宣传图上的文案“一月吃重壳、二月有煎堆、三月里来吃奄仔......”这从未听过也不靠谱的文字,别说从事餐饮业的人士,就连普通广州人也不会满意。

可以看出米其林对广州饮食文化不够了解,欠缺专业知识。 另外,插图里的菜式、点心、汤也没有体现广州饮食特色。

就拿广州街坊的生活习惯“一盅两件”来说,在“米到广州”的宣传图上所用的茶壶上写了个“茶”字,这未免也太肤浅和幼稚了,广州的早茶文化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习惯。

彭树挺说道:“既然是米其林指南就一定要落地,特别是要对当地的风土人情、饮食习惯作深入的调查。”  

从米其林宣传画甫一出街就引起广州食客的强烈吐槽,可见,广州人对美食的态度,对“食在广州”的维护和热爱。

彭树挺说:“就个人而言,我对米其林这个榜单还是很尊重的,希望他们能够处理好这次广告危机,成功发布广州的米其林指南。 

广州美食评论家劳毅波表示:说是水土不服,果然,未入广州,已生歧义。 “米”,按广告所示,自然是“米其林”,但与“米到广州”组合在一起,更多的人听了是拒人千里之外的赌气话--“别到广州”  

“米到”和“咪到”是同音,意思相反,“米入”、“米嚟”都带有“别、不”的意思。粤语同音异义,宜多斟酌,慎用。

劳毅波说道:“餐饮界,不妨淡定一些,如入榜,要恭喜;若无榜,平常心。”  

今日,米其林的广告“米到广州”已被粤语人士吐槽。再看微博宣传的动图,里面的这4幅图片,试问有哪一款是粤菜粤点?

充其量,它会丰富“食在广州”的评价大体系,在国际餐饮消费市场上多一个被选择的参照标准,面子问题。

其实,也不能说米其林一无是处,它毕竟是国际通行的觅食参照体系,今时火红的“某某点评网”当年起步时也几乎全搬了过来。

旺菜秘籍
所谓旺菜,多数可溯源到各地传统名菜,经创新改进、取精补拙,遂成为当今各菜系的代表之作、各餐饮机构的特色名菜、名店招牌菜等。其中大成者甚至在全国所有城市大行其道、久盛不衰。其强大生命力应归功于菜品自身的独到之处,或风味独特、或鲜美可口、或以独家秘方取胜、或以名优原料入馔、或以精良制作体现……

本站“旺菜秘籍”栏目已收录火爆旺菜、创新菜、名店名菜的详细制作工艺三千多款,另外在《独家秘技》、《会员专区》、《小本创业专栏》、《满汉全席》、《大赛菜品》等栏目里面也已收录近两万道各式菜谱,而且还在持续收录与完善之中。这些菜谱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解析详细,相信会对酒店经营者、厨房管理人员、专业厨艺爱好者以及名吃佳肴制作加工企业在菜品调整、新菜推出、经营思路等方面有一定的实用参考价值。
会员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