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名吃

臭肴美食

2017/7/1 11:31:31

  臭本是人的一种生理感觉,历来为人们所厌恶。然而,臭也有其美的时候,在我国食品中有的美食就很臭。


  北京王致和“臭豆腐”


  臭豆腐不仅是人们的家常菜肴,在北京还是高级筵席上的一道名菜。臭豆腐原名叫“青方”,起源于清代康熙八年(1669年),当时,安徽举子王致和因进京赶考名落孙山欲归故里,但却苦于无路费回家,只得留京等待下科再考。为维持生计,幼时曾做过豆腐的王致和在北京前门外羊肉胡同“安徽会馆”内磨制豆腐沿街叫卖。有一年夏天,豆腐卖不出去,剩下很多,王致和又舍不得扔掉,他想起家乡有将豆腐制作酱豆腐的,但又不知如何做法。他只好将豆腐切成小块,加上盐和花椒水封在坛子里。到了秋凉时,王致和这才想到豆腐块来。一天,他打开坛盖,一股臭气扑鼻而来,再一看,豆腐已长了毛,变成绿色,他好奇地用筷子蘸点尝尝,居然异常鲜美,香臭共得,妙不可言。他又送给左邻右舍尝尝,大家食后赞不绝口。从此,王致和的臭豆腐便名扬京城。

  由于王致和官运不通,屡试不中,到了康熙十八年,他索性在羊肉胡同开起作坊,挂起“王致和酱园”的招牌,请师招徒,正式做起“臭豆腐”的买卖来了。

  到了清朝末年,王致和的臭豆腐竟成了慈禧太后的御膳珍品。那时,御膳房每天都要为老佛爷准备一碟用炸好的花椒油浇过的臭豆腐,而且必须是当天从“王致和酱园”里买来的新鲜货,但有时去晚了,或者赶上“王致和”停业盘底,那天便买不到新的,太监们只好用剩下的顶替。可慈禧为人狡诈,有一次她在进膳时,故意把一粒花椒子暗暗地藏在臭豆腐里面,第二天进膳时,慈禧用银筷子拨开碟中的臭豆腐一看,她暗地放的那粒花椒子仍然存在,便勃然大怒,将太监总管李莲英骂得狗血喷头,李莲英便找那买臭豆腐的太监出气,狠狠地将他鞭打五十。从此,太监们只好到“王致和酱园”去求老板开恩行方便。

  “御用”使臭豆腐身价百倍,“王致和”店门前有三块金匾,雕绘龙头,均系朝廷“御赐”。后来,还请清朝状元、书法家孙家鼐为酱园题写了两副对联:

  致君美味传千里

  和我天机养寸心


  酱配龙蹯调芍药

  园开鸡跳钟芙蓉

  这两幅对联每句开头一个字合起来,便是“致和酱园”。

  臭豆腐是用上等黄豆制做的,而且有特定的制作工艺,要经过制坯(泡豆、磨浆、滤浆、点卤、成型)前发酵、腌制、后发酵等多道工序,整个过程需要50天左右,它完全不是食品受细菌污染腐败发臭而成的。

  臭豆腐具有丰富的营养。据资料介绍,每两块臭豆腐中所含的蛋白质与一个鸡蛋的蛋白质等量,而臭豆腐由于经过微生物发酵,其营养成分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从这个角度看,它还胜过鸡蛋一筹。


  徽州美味“臭鳜鱼”


  皖南徽州不仅有令人神往叹绝的自然美景,更有脍炙人口的美食。“臭鳜鱼”就是这些美味佳肴中的上品。

  据说,在太平天国以前,徽州名镇屯溪已是山区土特产品的集散商埠,外地行商往来,络绎不绝。其中,有不少是长江沿岸如贵池、安庆、青阳、望江等地的商贩,他们将长江名贵水产鳜鱼运来屯溪销售。旧时由于交通不便,途中要经过七八天的挑远,才能到达屯溪。商贩们为防止鲜鱼腐烂变质,往往要洒一些淡盐,并经常翻动。这些长途挑运到屯溪的鳜鱼,虽未腐烂变质,但都有了一种特殊的气味,洗净后再经热油稍煎,小火细烧,便发出一股令人垂涎的芳香,且鲜味透骨。于是徽味中著名的“腌鲜鳜鱼”、俗称“臭鳜鱼”便诞生了。近200多年来,“臭鳜鱼”一直为食客交口称赞。

  现在交通日益发达,人们为了品尝这一美味佳肴,便采用加工制作“腌鲜鳜鱼”的方法:将新鲜鳜鱼放入木桶中,摆一层鱼洒层淡盐水(1 kg水配6-7 g盐),鱼摆满后,压上石块,每天定时将鱼上下翻动一次。保持30 ℃左右的室内温度,经过6~7天,鱼鳃仍是红色,鱼鳞未脱,鱼也没有变质,发出诱人的气味,即可烹制食用了。

  每年冬至前到次年清明节前后是制作“臭鳜鱼”的最佳时期,“臭鳜鱼”生臭熟香,风味独特。黄山游客途经屯溪,在“腌鲜鳜鱼”上市季节,在领略名山胜景、秀美风光的同时,饱饱口福,真乃其乐无穷!


  金圣叹与“臭豆腐干”


  金圣叹为明末清初的著名文学评论家,他批过的《水浒》等六部古典名著,后人称为“金批六才子书”。他因“哭庙案”牵连而被捕入狱。他一生最爱吃臭豆腐干,在被凌迟处死之前,请狱吏将一个包得非常严实的纸包转交其子。这件遗物层层打开后,现出一张纸条,上书“臭豆腐干与花生米同食,有火腿的滋味”作为临终遗言。这一故事在江南民间广为流传。花生米的蛋白是优质蛋白,多食不会像大豆那样产生嗝气、腹胀、放屁等现象。与臭豆腐干同食,细细咀嚼,通过唾液的作用,能综合成无法形容的“香臭兼备”的独特风味,难怪金圣叹至死对臭豆腐干还是这样情有独钟。

 

旺菜秘籍
所谓旺菜,多数可溯源到各地传统名菜,经创新改进、取精补拙,遂成为当今各菜系的代表之作、各餐饮机构的特色名菜、名店招牌菜等。其中大成者甚至在全国所有城市大行其道、久盛不衰。其强大生命力应归功于菜品自身的独到之处,或风味独特、或鲜美可口、或以独家秘方取胜、或以名优原料入馔、或以精良制作体现……

本站“旺菜秘籍”栏目已收录火爆旺菜、创新菜、名店名菜的详细制作工艺三千多款,另外在《独家秘技》、《会员专区》、《小本创业专栏》、《满汉全席》、《大赛菜品》等栏目里面也已收录近两万道各式菜谱,而且还在持续收录与完善之中。这些菜谱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解析详细,相信会对酒店经营者、厨房管理人员、专业厨艺爱好者以及名吃佳肴制作加工企业在菜品调整、新菜推出、经营思路等方面有一定的实用参考价值。
会员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