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典故

我国面条文化的中庸之道

2017/12/22 23:00:26  来源:烹调知识·原创版

  面条起源于中国,已有四千多年的制作食用历史。面条文化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人文”精神、“自然”精神、“奇偶”精神和“会通”精神,同时面条文化作为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十分丰富。在心灵深处的感召下,我仔细查阅了相关资料,感觉到一种关于“面条文化”与“中庸”三维度之间密切的联系。

  一、第一维度:面条文化中的中庸之道

  道,之宇宙大道,无序乃有序,此乃道也。道即真理,中庸之道就是一种规律——结合自身特性发展的规律,相反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天命”和“率性”正是促成了中庸之道,面条文化也处处体现了其中之道。

  面条是一种神秘的食物,它拥有三大奇幻之处:独特的配方、奇特的工艺和多样的口味,而这三大奇幻之处恰恰成为它的本性,姑且称之为“天命”。天命所趋,面条文化也开启了自己的新纪元。孔子曾提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也从某种层面昭示着面条文化在人类社会中一诞生就奠定了富贵的仕途。一阴一阳谓之道,道是万物变化的起点,源于天命的中庸之道也渗透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角落,社会始终处于不断变化发展的状态,面条文化在这种变幻莫测的状态下能遵循客观规律和自身本性自然发展的原则,实属不易。

  能否适应社会环境的多样性是考验一种文化能否值得存在的关键命题。面条文化凭借生活中习以为常的谷物或豆类的面粉,使用切、压等奇特的工艺,煮、炒等多种烹饪方式,使得一碗诱人的面条呈现眼前,令人难言拒绝,在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众多分支中占据重要地位。与此同时,面条文化还能保持着自身最根本的东西,并没有被其他文化所取而代之,这就符合了中庸之道,既没有无原则地调和,也没有一味地趋于折中主义,更没有原地僵化、止步,而是在坚守自身的文化本性和原则下积极寻求发展的规律,主动与文化各派、矛盾各方相互协调。由此看来,面条文化的确能与社会环境相适应,并且依据中庸之道与其相契合。

  先人对天人关系的态度,既是人类主体意识的产物,又反映出人类主体意识的发展水平。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季羡林先生对其解释为:“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合,就是互相理解,结成友谊。”由此看来,古人在一定程度上对天有着敬畏崇拜的心理,渴望与天沟通、理解。众所周知,面条文化由人创造、由人接受、由人传播、由人发展、由人创新。人作为缔造面条文化一系列形态、内涵的主体,使面条文化也会或多或少地掺入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天人合一。比如,因为人类喜欢面条,所以面条文化在梦中是一种好的映射——《周公解梦》中指明:面条主福,象征长长久久,预示着进步。

  面条文化不仅仅在梦文化里体现着天人合一,还常常依附于风俗习惯。不管在古代还是现代,民间历来就有生日吃寿面的习俗,代表了人们对寿星长命百岁的一种美好愿望。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正是基于中庸之道,面条文化能适应人类社会发展且没有丢失自己的本心,而有属于自己的文化血脉,还秉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  

  二、第二维度:面条文化中的中庸之德

  道等同于真理,旨在说明解释万事万物;德是道的体现,承载着道的一切。“德”是一个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中形成的观念 , 并非同“道”一样是与生俱来的。现在社会所讲的“德”,一般指道德 ,中庸之德亦是如此,涵盖了人的基本的道德要求和最高的道德境界及一切美好品行的道德范畴。

  吴涯先生将中庸之德概括为诚德、仁德、智德、勇德,劝诫我们讲中庸之道要落实到中庸之德上,谨记庸言,践行庸德。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如何成为君子?人的品行与面条的特性有异曲同工之妙,面条的筋道正是由柔韧性和延展性决定的,君子何尝不需要柔韧性和延展性?当今社会有太多困难险阻,虽说风险与机遇并存,但面对此种现状,承受不住压力的人就会被击垮,抵挡不住诱惑的人就会迷失方向。面条文化的柔韧性和延展性,正是君子所需要的,面对生活的压力我们要有弹性、韧性和伸展性,才能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当我们遇到动摇本心的难题,我们最需要做的是去领悟中庸之德,而中庸之德尽显在面条文化之中,耐我们细细品味。

  自古有云:“人至刚则易傲,人至柔则易卑,中庸之道,不刚不柔,不傲不卑,心静而树。”这正是中庸之德所揭示的道理——执其两端而用其中两端如同两个极端,一端太过刚强,另一端太过柔软,做人亦是如此,既不能太过刚强,容易顶撞他人;又不能太过软弱,容易任人欺凌。拉面的过程大家应该熟悉,而却鲜有人能注意到一个细节:师傅手握两端,两臂均匀用力向外抻拉,然后对折两端,紧接着师傅会在完工前把折好的两端除去。这也显示出面条文化对于事物的两个极端也是弃之不用的原理,国家选才、用才不正是如此?不要太过激进的人,不要太过保守的人。我们克己复礼、交朋结友何尝不是这样呢?

  现代社会中的我们往往是身不由己的,处于何种社会角色都是多种因素影响决定的,有顶层就会有底层,中庸之德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向我们传达一种积极有为的思想,虽然社会有主次之分,但是我们不能因得不到重用而自暴自弃。面条文化在这一点上就表现出非常积极有为,面条既能当廉价主粮,又能当美味小吃,面条没有去刻意地选择自己的角色,也没有厌倦自己的处境,只要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为社会作出一份贡献,就是有意义的事情。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就要求我们时刻坚守中庸之道。古人希望达到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境界,如同一个大圆套着小圆,大圆即中庸,小圆即高明。虽然人类很难达到最高的道德境界,但是成功往往躲藏在失败背后,平庸可以发展成天才,只需坚守中庸之德,谨记四德,平凡的人也皆可以为圣或距离圣贤更进一步。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做到中庸即为君子,反之为小人,君子在乎的是不偏不倚、无过之亦无不及的浅显道理,仅此而已。

  三、第三维度:面条文化中的中庸之法

  中庸之法,即遵循中庸之道,坚守中庸之德的方法。中庸之法就是我们实现中庸的方法论,如何更好、更快、更全面地达到中庸就是中庸之法所要解决的问题,中庸之道是一种规律,中庸之德是一种道德品质,中庸之法作为一种方法论就是要围绕着“道”与“德”这两个点进行补充与实践,在这两点的基础上,有效地形成一个范围,即把两点扩成一面,而这“面”所包含的是能达到中庸的千千万万、各式各样的方法。

  中庸含义有三,一为执中守正,二为折中致和,三为因时制宜,这里的因时制宜就表示一种中庸之法。面条文化的历史久而不衰,更有大放异彩之势,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面条文化能遵循中庸之道,坚守中庸之德,因时制宜和与时俱进就是其实现中庸的方法。

  朱熹曾对“中庸”批注:“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也。庸,平常也。”面条文化之所以能在历史长河中屹立不倒,就是因其掌握了中庸之法。在国内,面条文化博大精深,拥有数以千计的面条品种,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老少皆宜,其中以中国五大名面为代表。面条文化不仅在中国独霸一方,还在海外声名远扬,足以证明其能够在各种文化环境下兼容。面条的味道是令人难以忘怀的,它能在酸、甜、苦、辣中任意转换,也能通过搭配鸡汤、骨汤等汤料去丰富自身的味道,增加自身的营养价值。这其实就是一种中庸之法:不刻意要求自己到达世界顶峰,但也不能破罐子破摔,毕竟中庸还是积极有为的,这本就是中庸追求的境界。

  中庸要我们时刻处在无过无不及的生活状态,目的很简单,就是让我们既不骄傲又不自卑,让我们清楚与“最顶”的差距,明白与“最底”的距离。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孔子也知道普通人在生活中达到无过无不及的生活状态是不容易的,但是生活中却不乏狂、狷者,狂者急躁冒进、敢作敢为,狷者蹑手蹑脚、碌碌无为,我们可以分别向狂、狷者学习,学习狂者的胆识,避免狷者的多虑。我觉得面条文化之所以能蓬勃发展,这是因其集百家之所长,避百家之所短的缘故。猪骨面既能作为小吃,又能作为主食,深受人们喜爱,面条既有微甜的麦香味,又有肉的鲜美,同时又在炖汤的同时放入些许胡椒粉,增添了温胃散寒之效。所以,中庸之法说到底还是强调方法,讲究如何为之。事物发展状态有三个关键点,即“过”“中”和“不及”,浅显的说,“过”相当于150%,“不及”相当于50%,“中”指的就是中庸,虽然处于“过”与“不及”之间,但却不是简单地打个折扣,而是相当于100%,这就说明中庸不是简单地折中,不是推崇道家的无为而治,而是包含儒家积极有为的思想。我们要做的是在繁杂的世界中找寻真正的中庸——无过也无不及。繁杂的世界必会存在两个极端,我们要做的就是取长补短。

  总而言之,行中庸之法不在天地,不在人事,不在我他,全在一个坚持真理、修行品德的本心,有心便已足够。

旺菜秘籍
所谓旺菜,多数可溯源到各地传统名菜,经创新改进、取精补拙,遂成为当今各菜系的代表之作、各餐饮机构的特色名菜、名店招牌菜等。其中大成者甚至在全国所有城市大行其道、久盛不衰。其强大生命力应归功于菜品自身的独到之处,或风味独特、或鲜美可口、或以独家秘方取胜、或以名优原料入馔、或以精良制作体现……

本站“旺菜秘籍”栏目已收录火爆旺菜、创新菜、名店名菜的详细制作工艺三千多款,另外在《独家秘技》、《会员专区》、《小本创业专栏》、《满汉全席》、《大赛菜品》等栏目里面也已收录近两万道各式菜谱,而且还在持续收录与完善之中。这些菜谱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解析详细,相信会对酒店经营者、厨房管理人员、专业厨艺爱好者以及名吃佳肴制作加工企业在菜品调整、新菜推出、经营思路等方面有一定的实用参考价值。
会员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