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动态

豆包、饺子、麻辣烫,冬奥美食到底有多香

2022/2/11 23:08:37  来源:新京报评论

除了体育精神,冬奥美食同样不可辜负。

▲美国运动员朱莉娅·马里诺(Julia Marino)谈冬奥会美食,表示自己吃了大概200个饺子。视频/中国日报视频号

文 | 李愚

北京冬奥会赛事正酣,北京冬奥村餐厅里的“中国味道”屡屡在社交媒体刷屏。不少运动员在个人社交媒体上,上传北京冬奥美食的Vlog视频。

荷兰速滑选手尤塔·莱尔丹,尤爱麻辣烫;美国单板滑雪坡面障碍技巧选手朱莉娅·马里诺,最爱中国饺子;马耳他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选手珍妮丝·斯皮泰里,在比赛间隙,从口袋里掏出来半个豆包咬了一口,被镜头捕捉下来;美国单板滑雪运动员特莎·莫德,则化身成“吃播”博主,试了咕噜肉、饺子、麻婆豆腐和担担面……

而“冬奥村高峰时一天吃掉100多公斤饺子,午餐消耗80多只烤鸭”的新闻,为冬奥会再添一把火。无论是运动员的镜头,还是食品消耗量,都传递了这样一个信号:冬奥美食,真挺香!

很多外国人对中餐并不陌生。有不少改良过的中餐菜品,在国外都非常受欢迎,如左宗棠鸡,但是说到真正的地道的中餐,那还是看本土中国菜。

▲冬奥村一天的午餐需消耗100多公斤饺子,80多只烤鸭。视频/经济观察报视频号

像豆包和麻辣烫此类的小吃,很少出现在国外街头,但却是经常在国内大街小巷、大学餐厅里出现的、受欢迎的小吃。而如此“接地气”的小吃,此次,出现在北京冬奥会的赛场上,也能看得出北京冬奥会负责餐饮的工作人员的创意和用心。

中国烹饪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技术精湛、品类丰富,烧、煮、烩、蒸、烘、烤等烹饪方式应有尽有,酸、甜、苦、辣、咸、淡、香、鲜等口味无所不包。加上我国地域辽阔,取材广泛,流派众多,菜系多元,具有鲜明的地方风味特色,各美其美、博大精深。

不经意间,美食这次俨然成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媒介。在美食中认识一个更多元的北京冬奥会与中国,是一种年轻又让人愉悦的方式。

根据北京冬奥组委发布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运动员菜单来看,冬奥会餐厅提供来自世界各地特色菜品共计678道,中餐比例大概是三成,菜品数量在200道左右。对于运动员来说,北京冬奥会餐厅菜品种类如此之多,简直就像美食大会。

而对于大部分国外运动员来说,是第一次尝到如此丰富而又地道的中国菜,也难怪不少运动员都愿意拍视频,记录和分享他们吃过的中国美食。

▲珍妮丝·斯皮泰展示她随身携带的豆包。图/央视截图

美食不会说话,但它们传递出来的友好和热情,如此坦然如此真诚。

按照我国的传统习俗,美食也是待客之道的一种反映。在北京冬奥会的餐厅里,为运动员们提供丰富的菜品,也是北京冬奥会热情好客的一种体现。从各个运动员对美食的夸赞来看,他们已经感受到了北京冬奥会的热情。

看来,除了体育精神,冬奥美食同样不可辜负。

有趣的是,北京冬奥会的餐厅里,不仅只有美食,还有与美食搭配的机器人。

不少运动员,都在其社交媒体上晒出了在北京冬奥会餐厅见到的“机器人服务队”,如机器人点餐流程、机器人做汉堡、调鸡尾酒、机器人是怎么传菜的……“美食+科技”这也是冬奥会餐厅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北京冬奥会不仅是竞技体育的舞台,也是文化交流的舞台,而“美食”正是文化交流的一种重要载体。国外的运动员,能在参加比赛之余,尝到“地道中国菜”,也不乏奥运赛场之外的惊喜。

我们也期待,所有的运动员们在北京冬奥会中,不仅赛得开心,也要“吃嘛嘛香”!

特约撰稿人 | 李愚(媒体人)

编辑 | 丁慧

实习生 | 韦柳伊

校对 | 王心

旺菜秘籍
所谓旺菜,多数可溯源到各地传统名菜,经创新改进、取精补拙,遂成为当今各菜系的代表之作、各餐饮机构的特色名菜、名店招牌菜等。其中大成者甚至在全国所有城市大行其道、久盛不衰。其强大生命力应归功于菜品自身的独到之处,或风味独特、或鲜美可口、或以独家秘方取胜、或以名优原料入馔、或以精良制作体现……

本站“旺菜秘籍”栏目已收录火爆旺菜、创新菜、名店名菜的详细制作工艺三千多款,另外在《独家秘技》、《会员专区》、《小本创业专栏》、《满汉全席》、《大赛菜品》等栏目里面也已收录近两万道各式菜谱,而且还在持续收录与完善之中。这些菜谱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解析详细,相信会对酒店经营者、厨房管理人员、专业厨艺爱好者以及名吃佳肴制作加工企业在菜品调整、新菜推出、经营思路等方面有一定的实用参考价值。
会员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