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艺交流

马劳模:从贷款20元开始的商业传奇

2017/9/1 15:29:05  来源:烹调知识·名厨

  在搜索引擎键入“马劳模”三个关键字,马上出现了几百个搜索结果,从《人民日报》到中央电视台,几乎各大媒体都争相报道了马劳模的创业历程,他所创立的劳模实业从贷款20元成长为年产值8000万的大型企业,而他则从一无所有的毛头小伙成长为当地响当当的劳模,从一名默默无闻的厨师成长为明星企业家,马劳模的创业故事可谓传奇耐读。


  贷款70元开始的创业路


  在一份“第五届中国国际微商大会·餐饮群英汇餐饮50强申报表”上,我惊讶地读到了这么一段文字:“安徽绩溪劳模实业公司,由马劳模和方香枝夫妻俩,于1983年从银行贷款二十元起家,在煤炭山村继承经营祖辈留下的四季春茶馆。经过近三十年的打拼,现在已发展成为省内外知名的餐饮旅游商贸加工综合企业。”我惊讶于文字中的“从银行贷款二十元起家”这一句,以为是“二千”的笔误,于是提出向马劳模夫妇询问,回答却是,当年的事实,的确就是“二十”,并给出了他们的“创业史”脉络……

  当年,马劳模和方香枝都是绩溪县临溪镇煤炭山村的农民。马劳模承继父业,当了好多年的村子里的老村长;方香枝也是承继父业,当上了寸头四季春茶馆的“阿庆嫂”,所以,他们的结合堪称“青梅竹马”的喜事。

  问起他们的结缘,马劳模告诉我,可能与他自小就对做菜特别感兴趣有关——爱琢磨烹饪技艺,爱动手烹制家乡土菜,甚至于还爱向方香枝学习烹饪(以至于直到现在,马劳模还喜欢将方香枝誉作自己微菜事业上的第一个师傅)。于是,徽菜做媒,烹饪结缘,马劳模“爱屋及乌”地爱上了“四季春”爱上了“阿庆嫂”,这,当然是既有趣又可信的。

  马劳模夫妻两人创业过程中的苦辣酸甜,如今家大业大、日理万机、忙忙碌碌的他们已经没有时间来沉湎与复述。他们只愿将一串出自他们奋发打拼的双手的徽菜店铺的名字,当做萍踪履痕列出成为半部创业史,任人再三品味,它们是:四季春茶馆、四季春饭店、城乡饭店、劳模饭店、劳模大酒店、劳模肉庄、劳模徽商大酒店、劳模跃宇大酒店、祥云洞景区、微之源、富众蔬菜开发公司,徽菜原料生产配送中心,蔬菜争菜配送中心,劳模旅行社中式烹调技师培训班……

  从1983年的贷款20元起家到现在年产值8000万的绩溪餐饮龙头企业;从当年小山村的农民村长到现在的“中国徽菜之乡的领军人物……如今,荣获了“中国金厨奖”、 “中国徽菜绿色原料基地”、“安徽省十佳徽菜原料生产供应商”、“徽菜进京活动特别贡献政府奖”、“十大中国微菜名店”,“安徽省十大杰出餐饮品牌”等诸多光荣称号的马劳模,正与他的“劳模红烧肉”一起,蜚声南北中,驰名海内外。


  马劳模的拜师路


  倘若说,马劳模创业之初的第一位徽菜师傅是他的妻子的话,那么,在随后的漫长徽菜生涯中,马劳模一共拜了好几位名师大厨,他们是:在上海与英国发展的徽菜名厨邵之俊。在武汉发展的徽菜名厨章士发,在浙江与日本发展的微菜名厨胡德喻等。

  马劳模在创办劳模饭店时的拜师经历尤为艰辛,但充满乐趣。其中最为有趣的一桩就要数“皱纹蹄?”的故事了:“皱纹蹄?”是邵之俊师傅传授给他的独家徽菜佳肴,其最大的亮点与卖点,就是一反一般的蹄膀的肉皮油光滑溜有违时尚的外观,而形成独具巨大视觉冲击力的肉皮出现艺术性极强的花纹状的“皱纹蹄?”,令食客由好奇而产生极大的食欲直至大快朵颐。

  然而,难度与秘诀,恰恰也在这艺术“皱纹”的烹制上。据说,邵师傅的儿子,就凭借此一绝技而荣登香港巨商李嘉诚家中的总厨宝座。马劳模跟了邵师傅多年,而邵师傅就是不愿把最关键的技艺传授给他;但任凭马劳模如何偷学细看暗自琢磨,就是难以掌握到其个中之妙。

  终于有一天,邵师傅让马劳模把厨房中的其他人员全都赶了出去,然后,才悄悄地口耳相传、手手相帮地把那秘诀和盘托出地全都传授给了他:却原来,那秘诀中的核心秘密,居然就出在谁也没有想到的“漏勺”上!恍然顿悟的马劳模这才想起,为什么每次到了要用漏勺的关键时刻,邵师傅总会寻找各种借口将他们支开,为什么邵师傅一再告诫别人,不得使用他的包括漏勺在内的专用烹饪工具……


  给胡锦涛主席烹制家乡菜


  创业前期的艰辛,马劳模都一笑而过,没有过多谈及,但在创业中最深刻的记忆,还是给胡主席做菜的经历。

  2007年初春的一天晚上,马劳模突然接到绩溪县委书记的紧急电话,通知他与其他几位绩溪的微菜名厨一道,次日一大早就出发赶到合肥稻香楼宾馆,完成重要的接待任务。

  第二天到得稻香楼宾馆,才隐约知道是为自己的绩溪老乡胡锦涛主席烹制家乡菜着,马劳模的心里就甭提有多激动与兴奋了,心中暗暗思忖道我一定要代表家乡的父老乡亲,向胡主席敬献上最好的家乡微菜,以徽菜,传乡情。

  马劳模拟出的菜谱,很快就被批准执行:绩溪蒸饺、拓稞、水馅包、家乡稀饭;劳模红烧肉,微州毛豆腐、绩溪臭豆腐、石耳豆腐丸……马劳模的烹饪技艺,很快就收到喜人的反馈:首长夸赞家乡的红烧肉肉质好、味道正。因此,接待处领导要求第二天的中午与晚宴,都还要再上劳模红烧肉。

  其实“劳模红烧肉”的原创者并非马劳模,而是马劳模的妻子方香枝家的方氏家族的代代徽厨们;而“劳模红烧肉”,则是在方家四代祖传的“传家宝”——“绩溪干锅炖”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徽菜佳肴。


  “十碗八”夺得“特金奖”


  2008年,马劳模精心设计,巧妙制作的徽菜筵席——绩溪名宴“十碗八”,在安徽省传统名宴大赛中,夺得了唯一一个“特金奖”。这件事儿是马劳模非常自豪的佳绩,也是他至今都非常满意的设计。

  在准备那次全省传统名宴大赛的过程中,马劳模其实是花费了一番心思来运筹帷幄的,因为他有句口头禅就叫做“要做就要做得最好”,因此,对于这次大赛,他是志在必得、力拔头筹。

  为此,他的精心设计巧妙之处,就在于第,推出了“胡锦涛主席家乡的徽菜名宴”的形象宣传口号,抢人眼球获得了震撼的效果,第二,选定了传统微菜宴席“绩溪十碗八”作为参赛项目,出其不意地打出了一张特色民俗牌,第三,设计了徽州人家宴客场景的展台摆设出人意外地以徽州古宴氛围取胜。

  于是,马劳模作了这样的设计:四干果——南瓜子、花生、山核桃、山芋干;八冷碟——猪耳朵、笋丝、炸酱、荆州萝卜、卤猪肝、油煎小河鱼、凉拌香菜、卤香干;十大碗——红烧鸡、焖米粉、炒粉丝、红烧肉、金元包、三鲜汤、炒肚片、海参子、水渍饼、红烧鱼。

  马劳模营造出这样的氛围:古老的徽州中堂画底下,是布置有“东瓶西镜”、蜡烛台等微州元素的条案,以及古老的红木八仙桌及与其配套的太师椅。八仙桌上,极有韵味地摆设,点缀着各种形状的以青花瓷器皿盛装着的“十碗八”微菜。

  为了达到极强的保真度,马劳模不惜血本地精挑细选出地道古

徽州的家私,连同那些徽州工匠们起,连同那些地道微菜原材料一起,从绩溪运往合肥,以求得绝对的“徽派”。效果当然是相当的好,出奇的好,好到获得许多省领导的好评,好到每天都有那么多的参观者要好奇地坐到太师椅上去与满桌徽菜盛宴合影留念。马劳模告诉我:“有的参赛者花了十几万去打造展台,结果由于没有特色而未获好奖——我算是尝到了‘特色理论’的甜头了。”

  创业路上时刻创新


  马劳模是信奉“创新是徽菜发展的生命力”这句话的,因此,他一直把“徽菜的创新”,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上,创业历程也因有了创新才变得越来越顺。

  “微州鱼头”:俗话说“鱼头人人都做,诀窍各各不同”。马劳模说他的创新微菜“微州鱼头”,与别的鱼头相比,最大的特色就是:丝毫没有泥腥味,鱼肉质地细腻,鱼汤香气扑鼻全菜鲜美无比极受食客们欢迎,现在,他的三家酒店每天的“徽州鱼头”的销售量,都在好几十个的要数上。马劳模说:这道徽菜的秘诀,主要在于原材料与辅料上——主料胖头鱼,用的是绩溪山里农家鱼塘里的清水塘鱼;吊鲜用的火腿,选的是绩溪农家火腿,再加上特制高汤药膳等共炖,岂有不美之理?

  还有一道创新菜是马劳模足足花了四年的时间才研发成功的、最令马劳模感到自豪的微菜绝品,每每供不应求,技术含量相当之大,大到目前只有他的小儿子得到了马劳模的秘传才能烹制,这道菜就是“山珍丸子”。因其“一斤瘦肉,要做300个丸子”的技术要求,所以,每一个丸子均貌似无肉,因此又称做“山珍翡翠丸子”。这种丸子的奇特之处,在于它的“空心、灌汤、不散、不硬” ;而技术难点,则在于它的秘不示人的9种配方的进入馅料,随着季节变换而不断变换的山珍原料的择选,以及热丸子在冷水中浸泡时的最佳水温的把握及其掌控手段等。

  对马劳模来说,连一个普通的豆腐都能玩出花样。“卷心豆腐”就是深受食客喜欢的菜品。其烹制程序为;先按“一块豆腐过刀切成50片”的规范处理豆腐然后,再将这些薄薄的豆腐片下油锅炸至略黄出锅,备用,将相关菜蔬、蒜茸制成馅料,然后,再用备用的豆腐片包卷馅料呈圆筒形,两端以刮糊封口,下150度油温的油锅煎炸片刻,捞出;待客人点菜时,再下油锅煎炸一次,然后陕速出锅,装盘,上桌。

  马劳模的创新,还不仅仅是体现在研发新菜品。

  2007年马劳模的红烧肉凭借香郁的口感在当地十分畅销,但是问题接踵而来,由于没有良好的包装技术,保存时间短暂,导致无法长时间保存,无法销售到更远的区域,也就无法打开全国市场,马劳模为了提高包装保质期头疼不已。

  是年,马劳模报名参加浙江大学的M3A班,开始系统地学习管理知识,也就在浙大的学习阶段,认识了一位专门研究食品包装相关方面的教授,在与教授沟通交流中,马劳模逐渐打破了包装瓶颈,将劳模红烧肉的包装技术提升了一大步。

  但就在认为打破包装瓶颈之后,问题又开始出现,包装时间还是远不能满足长途运输而销往全国,创立的“劳模红烧肉”又一次陷入僵局。

  “今年我们终于突破了包装难关,因为属于技术保密,还不能透露具体的细节。”在劳模红烧肉的实验室内,马劳模一直试图将包装技术突破,但是问题恰恰出现在红烧肉本身,将红烧肉本身研发中的技术含量提升后,使原来的保质时间增加了一倍,由此一来,“劳模红烧肉”成为劳模实业的拳头产品,成功打开了全国市场。


  “劳模”终成“劳模”


  现在,我们要回到“马劳模”这个名字上来,因为随着“劳模实业”、“劳模微商大酒店”、“劳模大酒店”、“劳模红烧肉”“劳模肉庄”以及“劳模旅行社”等的驰名遐迩,“马劳模现象”越发为人们所关注。其中,“‘马劳模’的名字里到底有些什么故事”的问题,则是最为人们所欲知的。

  在马劳模正开发的“江南第一奇洞——祥云洞”的长廊里,马劳模首次披露了这个秘密。他说:“其实我原来并不姓‘马’,而是姓‘汪’,‘马’姓是跟我继父马有财的姓。而我的名字,却是我继父的‘会友’给取的。1961年我出生的时候,正好我的继父被评上徽州地区劳动模范,正在参加劳模大会。与他同住一个房间的一位屯溪的劳模会友听到这个喜讯之后,就建议他干脆为我取名‘马劳模’,岂不更有纪念意义些?这样我就有了这么个‘人见人惑’的名字了”。

  虽然名字叫做“马劳模”,然而却未能像自己的继父那样,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劳模”,这件事儿一直是埋在马劳模心底的痛。今年五节前夕,马劳模终于填写了宣城市总工会发来的劳模推荐表,“马劳模”总算成为真正的“劳模”了,那强有力的助推剂,当然就是他的徽菜事业。

  马劳模说,现在最令他惬意的,就是他的两个大学本科毕业的儿子,都相继加入到自己的事业中来一个子承父业打理着酒店,一个研发着徽菜新肴,而妻子则一如既往地担负着劳模实业的副董事长重任。

  也因此,马劳模能稍稍腾出些时间来,做着他毕生最喜欢的微菜创新的事儿,并以客座教授的名义,应邀给宣城地区技术学院绩溪徽厨技术学院等院校的学生们讲讲微菜烹饪课。马劳模不无动情地说:“我真正的爱好,我永远的爱好,还是烹饪!还是徽菜!”


旺菜秘籍
所谓旺菜,多数可溯源到各地传统名菜,经创新改进、取精补拙,遂成为当今各菜系的代表之作、各餐饮机构的特色名菜、名店招牌菜等。其中大成者甚至在全国所有城市大行其道、久盛不衰。其强大生命力应归功于菜品自身的独到之处,或风味独特、或鲜美可口、或以独家秘方取胜、或以名优原料入馔、或以精良制作体现……

本站“旺菜秘籍”栏目已收录火爆旺菜、创新菜、名店名菜的详细制作工艺三千多款,另外在《独家秘技》、《会员专区》、《小本创业专栏》、《满汉全席》、《大赛菜品》等栏目里面也已收录近两万道各式菜谱,而且还在持续收录与完善之中。这些菜谱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解析详细,相信会对酒店经营者、厨房管理人员、专业厨艺爱好者以及名吃佳肴制作加工企业在菜品调整、新菜推出、经营思路等方面有一定的实用参考价值。
会员中心